飲食健康★家人有胃癌 30歲後罹癌率達3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家人有胃癌 30歲後罹癌率達3成

「醫生,我有幽門桿菌,會不會容易得癌症?」40歲左右的李小姐因為在報章雜誌上看到幽門桿菌感染會導致胃癌,因為父親也是胃癌患者,而李小姐在健康檢查後發現自己也有幽門桿菌,因此到醫院尋求專業建議及諮詢治療。

幽門桿菌感染 約1%至4%的人得到胃癌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胃腸科主治醫師蔡郁清表示,幽門桿菌是生長在胃部的一種革蘭氏陰性、微需氧的細菌。研究發現,幽門桿菌也是胃部淋巴瘤及胃癌的重要風險因子,世界衛生組織亦早在1994年即宣告幽門桿菌為第一類的致癌物。

一旦幽門桿菌感染,約有1%至4%的人得到胃癌,患者若有胃體部為主的發炎、胃黏膜萎縮及癌前病變時,胃癌的風險將更增加。台灣人胃幽門桿菌帶原率約為5成左右,因此胃癌的防治重要性不容忽視。

已產生癌前病變再治療 效果大打折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林肇堂、衛服部臺南醫院院長許博翔及台大吳明賢教授領導多位國內研究幽門桿菌的專家學者合作發表於知名期刊的研究顯示,治療幽門桿菌的感染能降低產生胃癌的風險,然而若已產生癌前病變再治療的話,降低癌症風險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李小姐是胃癌病患的一等親,屬於胃癌的高風險族群,研究顯示胃癌病患的家屬在得到幽門桿菌後癌前病變產生的比例較高,如腸上皮化生,在30歲時就約有3成的胃癌病患一等親表現此一癌前病變,對於像李小姐一樣的胃癌病患的家屬,了解自己是否有幽門桿菌感染並及早除菌非常重要。除了胃癌病患的家屬及已經表現癌前病變的感染者,以下幾種情形也建議接受除菌治療: 

1) 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

2) 胃黏膜淋巴瘤(MALToma)患者

3) 患有萎縮性胃炎

4) 經由內視鏡或外科手術切除胃癌後仍有幽門桿菌感染的人

5) 本身具有強烈意願想接受除菌治療的帶菌者(需自費)

6) 特異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患者

7) 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unexplained iron-deficiency anemia)

8) 反覆胃部不適(dyspepsia)的患者。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早上,以一杯咖杯,簡單搭配三明治,開啟一天的美好早晨,準備趕到公司努力工作,為生活拚搏。中午,一個排骨便當,便當內菜色,青菜少許,排骨肉與白飯佔滿幾乎八成空間,吃完後突然感到一陣倦意。晚上回家,為了犒賞一日辛苦,先買包鹹酥雞,滿足口腹之慾,壓力才能瞬間解放,畫下無...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常聽聞: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但並不代表沒有副作用。藥師表示,使用「乙醯胺酚」類止痛藥曾發生有急性肝衰竭的案例,並可能導致肝臟移植及死亡,故每日服用不得超過4,000毫克。加上有些民眾在喝酒後覺得頭痛,會吃顆普拿疼緩解,這樣不但無法解酒,還可能傷害肝臟,而且有...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網路流傳「會壞的豆漿才新鮮」等論調,究竟豆漿易酸敗是否等同「新鮮、無添加」?營養師指出:豆漿營養豐富,實屬容易酸敗的食物,而網友口中「開封後有酸味」、「放一下就變豆花」的豆漿,推測應屬微生物過分繁衍的結果;所以依據酸敗速度論斷新鮮度,不一定是正確的! ...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季節轉變問題多,每年2~4月為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好發期!日前,一名36週的早產女嬰,於15天大時發現有臉色發黑、活力不佳現象,經過就醫檢查後,發現她有新生兒呼吸暫停及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肺炎,經氣管插管及呼吸器治療後,病況穩定,目前也已平安出院了。  引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