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家有過動兒 藥癒高達80%

家有過動兒 藥癒高達80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小方(化名)從小就是個容易粗心和愛講話的孩子。爸媽覺得他的功課不差,繪畫也很有天分,不知何故就是坐不住,上課時老是動來動去,也頻頻跑去倒丟垃圾、上廁所,嚴重影響其他同學上課。老師曾對小方父母提道,如果小方上課可以更專心,考試成績一定會更優異。

注意力不足過動兒 治療趁早可改善

近年,國際間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研究也開始著重於營養醫學的領域。在步調飛快的現代社會,我們往往忽略飲食與運動對身心的影響。最近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的治療與機轉上有前瞻性的突破。

小方是個典型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由於低年級時,無論是課業還是行為表現都不錯,因此老師或家長從不引以為意,也沒想過要帶小方就診。卻不知,這類的孩子往往在中高年級時開始發生適應上的困難,因為所學習的科目越來越多,內容也越來越艱深,所需的專注力相對增加。通常注意力不足的過動症孩子對藥物的反應很好,治療的成效約有60-80%。

必須脂肪酸不足 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張倍禎醫師與MBI-Lab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發現ADHD的症狀與體內的必需脂肪酸 (Essential fatty acids, EFA) :如omega-3脂肪酸(n-3) 的不足有關。

總而言之,人體內的EFA(如n-3)缺乏與ADHD臨床症狀的嚴重程度具有正向相關,而在與衝動控制有關的認知功能表現上則具負向相關。也就是說孩童體內的必需脂肪酸(如n-3)缺乏越嚴重,其衝動控制的能力更不好。儘管n-3 在大腦中認知功能的機轉中所扮演的角色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但發炎假說仍是目前最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方向。

研究兩發現 解釋為何家有過動兒

這項研究結果於2016年底刊登在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獲得國際學術界的矚目,接連受到關注與報導,包括英國藥理學會British Association for Psychopharmacology (BAP) 以及NutraIngredients-Asia.com (NUTRA)等,國外媒體的重視,突顯台灣本土研究在國際上的重要性。

這項研究共邀請了ADHD兒童與非ADHD兒童,並評估其ADHD症狀、EFA缺乏之嚴重程度與其延遲反應時間(衝動控制的認知功能表現)。研究結果發現:

1.儘管n-3攝入量無差異,ADHD組EFA缺乏程度較非ADHD組更高。

2.孩童ADHD症狀與其EFA缺乏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張醫師與其研究團隊提出代謝差異以解釋為什麼ADHD症狀與EFA(如n-3)缺乏呈正相關,ADHD的兒童可能具有比非ADHD兒童更高的n-3代謝率或較低效率的n-3代謝途徑,導致EFA(如n-3)缺乏症狀表現。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7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高雄苓雅及前鎮區石化氣爆災害,造成部分地區暫停供水,加上日前豪雨過後,部分災區可能出現積水現象,高雄市衛生局呼籲民眾應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才能使身心健康。 除了積水現象之外,氣爆災害影響地區之三多一路沿線一帶(含朝陽、福海、福隆、福康、福人、福東等里)有登革熱疫情的發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養顏美容,保有細緻的膚質,是所有女性共同願望。維生素C是維持白皙透亮的重要營養素。但是,你知道嗎?奇異果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讓你年輕美麗,還可以預防細胞病變、防治癌化,與增加DNA的修復能力。 市面上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此多樣化,像是檸檬、橘子、奇異果或是蘋果,...

閱讀詳情 »

挖鼻孔這種討厭卻又無可避免的習慣,四分之一青少年每天平均進行4次。科學家亦曾試圖研究它的目的何在,卻徒勞無功;退一步說,即使鼻屎和鼻涕能吃得下去,但也沒有營養可言。有解釋認為,挖鼻孔會強化免疫系統。 挖鼻孔這一動作在網上被認為是「鄙視」的意思。 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壞習慣,在不經意間就養成了,...

閱讀詳情 »

有很多的人被口臭困擾著,有的時候早晨起床之後會有口臭,在使勁刷牙之後也還是沒有辦法完全去除,所以經常不敢靠近人說,時間長了有可能帶來心理自卑,那麼口臭怎麼祛除呢?來看小編教你幾招。 一、預防乾燥保持口腔濕潤 口腔中唾液減少幹燥度增加時,是口腔中細菌繁殖的最佳環境。日常生活中,我們在說話或者吃飯的時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