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寒、熱、虛、實...吃對水果,先了解你的體質?

民間習俗認為西瓜屬涼,荔枝屬熱,真有這回事嗎?西醫如何解釋?

 

吃水果,先看體質?

 

體質判斷並不容易,簡略地說,「寒體質」的人,產熱能量降低,導致副交感神經興奮,代謝率下降,也由於體內產熱量減少,所以手足較冰冷,臉色比一般人蒼白,喜歡喝熱飲,很少口渴,即使炎炎夏日,進入冷氣房也會覺得不適,需要喝杯熱茶或加件外套才會舒服。

相反地,「熱體質」的人,產熱能量增加,導致交感神經較興奮,身體較有熱感,臉色紅赤,容易口渴舌燥,喜歡喝冷飲,進入冷氣房就倍感舒適。

體質虛是生命活動力衰退所造成,人的精神比較萎靡、心悸短氣;體質實則容易發熱、腹脹、煩躁、呼吸氣粗,容易便秘。

不僅如此,體質還有寒熱虛實交雜的可能,不過,台北市立中醫院內科部主任鄭振鴻表示:「約略可用寒與偏寒,熱與偏熱,還有一般來區分。」

 

水果屬性V.S身體體質

■傳統說法

說到食物屬性,中醫有所謂「四氣」,這是指食物進入體內,會產生「寒、熱、溫、冷」的作用,如果不溫不熱,不寒也不涼,則歸屬於「平」性。因此,每種水果都有它的「個性」。

鄭振鴻主任表示,中醫本來就是觀察的科學,什麼人能吃什麼、該吃什麼食物,都是歸納得出的結果。中醫更強調均衡、陰陽調和,所以體質偏熱的人要多吃寒涼性的食物,體質偏寒的人,自然多吃溫熱性的食物,吃水果的原則也一樣。

同時,地形、氣候也會影響生理與飲食。

台灣地屬亞熱帶,仲夏暑熱難當,受天熱、地暑的影響,人們常發生頭痛、身熱、口渴、心煩等現象,為了達到均衡,最好選擇吃些寒、涼性的食物。

■現代詮釋

中華民國營養學會理事劉麗兒表示,西醫不太講體質、食物屬性這回事,吃了某些水果,身體如果覺得不舒服,就是不適應,自己就該避免。

面對許多民眾的疑惑,成大醫院營養部主任彭巧珍彙整、歸納後認為,中醫宣稱的熱性水果,指的是熱量密度高、糖分高的水果。吃下去後,肝臟的葡萄糖磷酸化的反應加速、肝醣合成增加、醣解反應增加、胰島素與昇糖激素比例上升、脂肪酸合成提高、三酸甘油脂合成也提高,肝臟充滿了待送出的油脂和糖,就容易上火,身體能量增加,就比較「熱」。

相反地,熱量密度低、富含纖維,但脂肪、糖分都很少的水果,就屬於寒性,這樣的水果吃下去,纖維和水分會佔據胃腸空間,讓人吃不下其他營養的食物,人吃多了就會愈來愈沒能量、沒體力,也愈來愈怕冷、虛弱。

身體營養素足夠的人,不管吃哪類水果,只要不過量,應該都不會有大礙。一旦身體狀況不理想,像是體內熱量較不足的虛、寒體質,吃涼性水果就會不舒服。

 

愛吃不可過量 

飲食均衡不僅要注意「質」,也要在乎「量」。

近60歲的林先生,酷愛芒果,盛產期一天吃上好幾個,連吃幾天也不會膩,腸胃沒出問題,就是吃多了會排出黃黃的汗。成大醫院營養部主任彭巧珍說,這是因為體內沉積太多β—胡蘿蔔素所致。

其實,任何一種水果吃太多,無論體質再好,身體都會受不了。瓜果類由於水分多,吃多了會沖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荔枝、龍眼吃多都容易上火、躁熱。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環境空氣品質差,不少人深受鼻炎所苦,其中又以鼻竇炎最嚴重,鼻涕、鼻塞整日不停歇,日常生活甚至睡眠都受到干擾。根據統計,台灣每4人中就有一人罹患慢性鼻竇炎,長期之下會對生理與心理造成不少負擔。環境差鼻炎苦 傳統內視鏡復發高嚴重鼻竇炎的治療,過去得依靠內視鏡手術,器材深入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有位45歲的上班族王小姐,在33歲自然產方式生下老二後,經歷了半年多漏尿時光,抱起小孩就可能滲出幾滴尿,跟同事聊起小孩好笑的事情也會尿溼褲子,後來努力做了好一段時間的提肛運動,尿失禁的問題才漸漸緩解。但最近王小姐發現老毛病又開始影響生活了,跟同事談天說笑會尿溼褲子,連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居住在上海的38歲李女士,去年底因子宮頸癌行子宮全切除術,並完成化療及電療之療程。但在療程後,併發了左下肢腫脹,於北京就醫後給予口服及靜脈注射溶栓藥物,並無明顯改善,反而越來越脹痛。面對毫無進展的病程,其親屬覺得非常不捨,在多方面的評比後,選擇跨海來台就醫,經由檢查...

閱讀詳情 »

跌倒傷到脊椎就不能再行走?椎體成型術重拾行動力!現年77歲的王老太太日前於半夜上廁所時滑倒,導致下背嚴重疼痛,在受傷後讓她動彈不得,只能臥床休息,即使躺在床上稍作翻身也痛苦難耐。 現年77歲的王老太太日前於半夜上廁所時滑倒,導致下背嚴重疼痛,在受傷後讓她動彈不得,只能臥床休息,即使躺在床上稍作翻身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