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產(墮胎)後要怎麼補身子?

小產(墮胎)後要怎麼補身子?

小產(墮胎)後要怎麼補身子? 
給大女生的悄悄話

中國人本來就是個重補又愛吃補的民族,不要說到了冬天習慣性的要補冬,對於女性每個月一次的月經期有的都還很依循古法的四物湯、八珍湯的一應俱全,更別提像生孩子、流產這等的大事,更是慎重,許多祖傳的坐月子補品就這樣代代流傳下來。

一般大眾所熟知的四物湯、中將湯之類的補品,雖然相傳都是針對女性而設計的,功用上看起來也大同小異,好像是可以當作家庭常備湯飲來食補的東西,在任何一個中藥材店都可以買得到,但可是也別忘了,它們的成分都不同,針對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辯的證不同,所給的組方也不同,不只要注意使用的時機、與個人體質是否合適的問題,也要留意吃的量,畢竟這種還是藥材,最好在吃之前請中醫師評估一下個人體質適不適合比較好。不要一味的胡亂補一通,結果不但沒有讓自己日後更順暢,反而會越補越糟糕哦!

一般經過九月懷胎而後生產自然有如瓜熟蒂落的感覺,這種產後的坐月子主要也是為了,補充母體這九個月的超出負荷的身心及所流失的氣血,有助於產後的復原。但對於胚胎還很小的流產,對身體的改變不大,很少人會很認真的去留意這種產後是否吃補的問題,況且現代人對這樣的吃補觀念也漸漸被西方食療所取代。

‧ 自然流產大多是胚胎本身不健全或母體狀態不佳而自然流掉,這種情況大多休息一段時間即可再懷孕,事後很少留下副作用。

‧ 人工流產是否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往往取決於流產的時機與次數,如果能在懷孕的越早期發現,可採行的事後避孕法越不易傷身,如果錯過了懷孕一兩個月時,就算是人工流產,這時胚胎還小,可以採用抽吸式,對於子宮內膜的傷害不大,流產後很少會有惡露的情況。

‧ 子宮刮除術:對於胎兒已有12週以上的,較大胎兒的人工流產,通常還會運用到子宮內膜刮除術,這種情形,產後會有些出血,最好能多休息,吃些溫熱的食物

給大女生的貼心建議

在生活禁忌方面,過去做月子的一個月期間都需嚴守的法則,如:不要做劇烈的運動、不可抬重物、不可蹲著作工作、更不可熬夜、不生氣、不可哭泣及禁房事、不碰冷水、可吹到冷風,更有甚者還嚴守不可洗頭等的禁令,而對於早期流產者也應禁守約7-10天,早產或小產者也最少要禁守2-3週。

生化湯

最常拿來用於產後,他的成分是:當歸、炙甘草、川穹、桃仁、黑薑、杜仲。適用於產後前七天,有促進子宮收縮,幫助產後惡露血塊的排出,之後才是服用一些理氣活血的藥物。

當然,現代人因為工作忙碌,且飲食不虞匱乏,大多只有真正的足月產才會有正式的坐月子的動作,一般的流產很少有人比照足月產的坐月子,其實如果是6-8週左右的人工流產通常不會有惡露的情況出現,若要吃生化湯,大約1-2附即可,也不需要吃到一週這麼多。

若是在懷孕12週以上才採用子宮刮除術來人工流產的話,因為怕會有傷到子宮,這時就可以吃些生化湯來幫助子宮收縮幫助惡露的排出,若想要增加一些活血去瘀的中藥材,最好能請中醫師依據個人體質辯證給予專屬個人體質的組方比較好。

女寶 

 這是女中醫師莊淑祈女士根據古法所提倡的調經補品,主要成分是黑糖、山楂、雞肫內皮、乾燥生薑、陳皮、薏仁,主要也是調整體質緩解經痛為主。
適用於產後的坐月期間或是一般的經期,它是粉狀可沖泡即食的非常方便, 使用上的差別是,它適合在經期服用,好朋友來的第一天開始就要吃女寶,要吃足一星期為止,一天三包,一盒21包可用一星期。 

以上這些補品當然也不是非吃不可,如有些人天生就不喜歡中藥的味道,也不必勉強自己去吃。如果想藉此補一下身體,或想要再懷孕,要吃補之前也最好能請中醫師依其個人身體的寒熱虛實加以調養。 

小叮嚀

在流產後的恢復期,如果你沒有時間去傳這類的補品,盡量維持三餐的飲食均衡、清淡、避免生冷的食物、多休息、勿勞累、情緒放輕鬆。

流產後調養對婦女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調養得宜,則往後的身體狀況就會比較好;如果有兩次以上的自然流產或人工流產記錄者,不但流產後需多注意調養,日後再懷孕時也需特別留意,以免變成習慣性流產或終身不能受孕的狀況。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放暑假了,孩子必備三寶居然是手機、網路和社群?!兒福聯盟調查發現,近六年來逾8成兒少有專屬手機,近9成玩社群軟體,平均每人有3.8個帳號,讓家長知情者卻不到一半。兒少瘋社群已成趨勢,卻也面臨社群沉迷、隱私曝光、不當內容與網路霸凌等,危機「四」伏的狀況。兒盟政策中心主任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51歲蘇小姐,腹痛斷斷續續超過一週,從左上腹痛移到左下腹部,以為是腸胃問題,至腸胃科檢查卻沒找出原因。後來出現排尿困難、急尿、不停想上廁所,至泌尿科求診發現左側輸尿管末端及雙側腎臟都有結石,且有中度腎積水現象。台灣結石發生率約佔人口的5%,男性多於女性,好發於20-50歲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0多歲何先生,除了有高血壓長期藥物控制中,體能狀況都還不錯。一次例行性身體檢查,透過頸動脈超音波發現,其頸動脈有輕度硬化現象;隔一年再追蹤,發現何先生頸動脈血管面積狹窄已超過50%,顯示有中風危險,但何先生卻沒有不舒服的感覺,於是開始接受藥物治療,減少中風的危機。動脈...

閱讀詳情 »

夏天氣溫悶熱,容易有尿道感染的風險,更重要的是,現在有研究發現,尿道感染可能會增加中風的機率,研究發表在《中風期刊》(Stroke)。 調查數據來自紐約地方醫院2006年至2013年間,紐約州住院病人與急診科蒐集並加以分析。研究人員主要關注於3種中風類型和各種感染間的關聯,包括皮膚、泌尿道感染、敗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