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急性腸胃炎疫情上升 多為諾羅病毒引起

急性腸胃炎疫情上升 多為諾羅病毒引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近期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北京及英國急性腸胃炎疫情有上升情形,且多與諾羅病毒感染有關;我國近四週也有34起腹瀉群聚感染事件(97%與諾羅病毒感染相關),目前國內急診急性腹瀉就診趨勢仍處相對低點,但近二週已持續小幅度上升,民眾不可掉以輕心。

病毒性腸胃炎好發於冬季

冬季為我國病毒性腸胃炎好發的季節,諾羅病毒流行期約自每年9月底至隔年5月間,以12月底至隔年2月為感染高峰。疾管署針對歷年腹瀉群聚疫情監測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往年諾羅病毒主要流行病毒株為GII.4,但自去年9月起,感染諾羅病毒GII.2病毒株的群聚事件逐漸增加,約佔9~12月整體腹瀉群聚事件60%,發生場所以學校為主(66%),主要侵犯幼兒園及國小孩童。疾管署指出,主流病毒變化可能對群聚疫情的發生或感染人數有所影響,以2014年底為例,當時流行的諾羅病毒株為GII.17,曾引發全國性大規模群聚疫情;因此提醒民眾對此波新型諾羅病毒疫情應多加防範。

飯前洗手 降低感染風險

疾管署自2014年起執行「整合與提升我國食媒性疾病及其病原監測防護網計畫」,並於前年及去年以病例對照的方式進行回溯性研究,探討影響成人與孩童發生急性腸胃炎的潛在危險因子。結果顯示孩童如有在飯前一定洗手、主要照顧者無照顧其他小孩、最近一週有攝取母乳等,其諾羅病毒感染的風險較低;如孩童主要照顧者照料的其他小孩有腹瀉症狀,或家庭成員中有腹瀉症狀,以及最近一週有參加宴會、外食,或食用蝦、蟹、牡蠣、貝類等海鮮,感染諾羅病毒的風險較高。

加強個人衛生防護、避免生食

疾管署提醒,諾羅病毒傳染力強,目前並無特效藥可治療,預防方式為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務必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防護,食物徹底煮熟再食用(尤其是貝類水產品)。民眾如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頭痛及肌肉酸痛等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並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建議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清淡飲食,避免過油或高糖分的食物;待症狀解除48小時之後才能調理食物,以避免病毒傳播。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8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誤會一場!第530例因檢驗失誤取消確診。10月1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第536例個案時語意不詳解釋,因調查第530例個案時意外發現,當時輿論一片嘩然,指揮中心僅說請大家暫待調查。今(28)日指揮中心終於發布結果,確認2名病患檢體錯置,導致第530例檢驗報告出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花蓮報導】古語有云:「十指連心。」對於有嵌甲症狀的人來說,指甲刺進肉的感覺有如椎心之痛。39歲的陳小姐2個月前發現腳的大拇趾趾甲邊緣開始紅腫起來,連日常走路都因疼痛而有所限制,因此來到花蓮慈濟醫院皮膚科就診,確診俗稱「凍甲」的嵌甲症,由皮膚科陳威宇醫師為她進行指甲矯正,不用開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9歲女指甲邊緣腫脹 原來是凍甲惹禍一名39歲陳小姐,在六、七年前就發現走路腳趾會疼痛,但起初以為是走太多路導致,沒想到兩個月前發現指甲邊緣突然腫脹發紅,但儘管看過醫師,服用止痛藥仍未改善,因此赴醫院檢查,確診為嵌甲症,也就是俗稱的「凍甲」;經指甲矯正後,馬上解除疼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確診人數衝破4千萬,眼下新疫苗開發尚在途中,第2波疫情可能捲土重來,國人對疫情敏感度神經緊繃,連每年例行施打的流感疫苗都造成大缺貨。交通大學生科團隊於10月27日發表全球獨創「全定量」快篩檢測系統,只要5分鐘即可判斷人體內新冠病毒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