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拒絕無效醫療 「醫病五溝通」減少折磨

拒絕無效醫療 「醫病五溝通」減少折磨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依據健保最新統計,102年每100位死前曾住院者,有32位死前最後住院用呼吸器維生、平均用20天、每人次健保費用高達29萬元 。但這種末期維生醫療,究竟是延長病人壽命,還是徒增瀕死前的「痛苦餘命」呢?

依據醫改會「人生期末考」網路民調顯示,1099位填答者中,86%選擇「死亡的煎熬過程越短越好,少呼吸一天、一個月也願意」,另有近一成不知道怎麼辦而選擇讓醫師決定。對照之前「九成重症醫師認為無效醫療是家屬不放手」的調查,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認為,背後的真相,其實是徬徨無助的病家不了解該什麼時候放手、怎麼放手。

劉梅君並說,依據多位病家分享的經驗,發現對於高齡重症末期病人採取積極治療,反而增加併發症等醫糾傷害之風險。若能減少無效醫療,反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醫糾及病家的折磨。

醫改會執行長劉淑瓊認為,末期病家一旦聽到醫師常說的「我也不能確定,看家屬要不要繼續救」等話語,家屬並不能意會到病人其實正在承受無效醫療,加上部分家屬仍有「不救到底=不孝」的迷思,只能接受「死亡套餐」。當最後看到病人千瘡百孔、受盡折磨時,內心無限懊悔卻為時已晚。

雖然八成六民眾寧選善終以減少折磨,但現行健保論量計酬的制度卻鼓勵醫師多提供醫療,而非提供諮詢以幫助病家抉擇何時放手。且在專業不對等下,病家並不知道怎麼問對問題。因此,醫改會推出「醫病五溝通」,幫助病患家屬問對問題,思考何時放手,有需要的民眾可撥打02-27091329電話索取,或上醫改會網站及臉書下載。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72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8歲的陳先生,在腦中風後兩個月的半夜如廁時,突然感到胸悶及呼吸困難接著喪失意識倒地,其兒子因曾受過急救員訓練,機警判斷父親可能心臟停止,在兩分鐘內聯絡了救護車,同時幫父親進行心肺復甦術,救護車抵達後,立即以體外電擊器去顫,送醫診斷為冠狀動脈嚴重阻塞造成之急性心肌梗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日宣布新增2例本土個案及27例境外移入,1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依照縣市區分,這2例都在台南。 ▲因為案20913曾與案20248接觸,因此發現源頭以及病毒來源。(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疫調重大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50歲家庭主婦,每天辛勞地煮飯、洗菜、洗衣、擦地板,因為覺得不方便所以並沒有養成戴手套做事的習慣,長期下來手指的皮膚變得粗糙、脫皮,甚至在冬天碰水之後皮膚整個又癢又痛、紅腫和龜裂有傷口,也就是俗稱的「富貴手」。 25歲上班族,小時候有異位性皮膚炎的體質,手掌和手指側邊反覆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太魯閣峽谷馬拉松聞名海內外,邊跑步邊欣賞峽谷風景是一大特色,每年吸引眾多跑者參加,但在面對連續的緩長坡及緩下坡,平均坡度5%,不只對膝蓋衝擊大,對腳踝的活動也是很費力。 馬拉松衝擊膝蓋 賽前應養好肌力 花蓮慈濟醫院物理治療師徐佳俐指出,根據過往經驗統計,來到防護站的跑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