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掌握正確的握桿姿勢 初學高爾夫應該注意的問題

運動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跑步、游泳等運動,另外一種是棒球、網球和高爾夫球等球類運動。從事球類運動,身體轉身的練習格外重要,因為,轉身沒做好會造成擊球用錯肌肉,再怎麼辛勤苦練,得到的效果也很有限。除此之外,所有圓的運動中,高爾夫是講究時間差的運動,強調如何用上半身(手臂、手腕、肩膀)與下半身(腰部以下)來協調運行。所以高爾夫稱得上是技術、智慧、精神上最高境界的運動。

如何選桿入門

一般國內的高爾夫初學者,常被建議用7號鐵桿作為入門練習桿。但是國外的高爾夫教學普遍是以P(Pitch)挖起桿為入門桿。P桿除了有桿身較短,控球較容易的優點外,其打法也最多樣化,下場擊球時P桿和推桿才是使用頻率最高的球桿,因此只要先從P桿入門後,練起其它球桿會更得心應手。

正確握桿的重要性

握桿與打出好球息息相關,不過,許多初學者常忽略這重要的一環。基本上如果用不正確的手指出力,會導致使用不正確的手臂肌肉擊球。此外,握桿太用力會造成肌肉僵硬,不僅沒有距離,更會將桿頭打到地面的反作用力直接傳遞到手臂,從而導致自身受到傷害。

基本姿勢不能錯

正確的擊球姿勢是贏得好成績的不二法門,然而,有些人以不正確的姿式擊球,有時會歪打正著得到好成績而沾沾自喜,以為照這樣練一定沒錯。殊不知,不正確的擊球姿勢已經種下錯誤的因子,就算每天能維持大量的練習,成績也是上下起伏,好壞落差很大。更甚者,還有運動傷害的憂患。

尋找適合自己的打法

每個人的體型都不一樣,僅僅參看教學書籍就要把高爾夫學好並非易事。有些人更因此保守地認為自己打的是健康球,抱著從來不計較成績桿數的消極想法,這樣就無法體會高爾夫的奧妙精深。高爾夫是一種和自己競爭、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運動。最重要的是學好基本動作,多練習並多體會,儲存、累積經驗才是入門之道。(四夕輯)

相關推薦

德甲上個週末重新點燃戰火,但是,那些仍被禁止的運動項目,看在眼裡當然很不是滋味,世界羽總運動員委員會主席,德國選手茲維布勒,認為打羽球沒有身體接觸,比足球更能維持社交距離,但現在卻仍被禁止,他也酸溜溜的說,足球在德國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運動,羽球真的是沒得比。(民視新聞/丁泰祥綜合報導)...

閱讀詳情 »

在客廳和廚房之間來來回回不斷跑著,居住在俄羅斯的sima職業是個自由作家,隨著俄羅斯疫情升溫,sima每天出門慢跑的習慣,也成了一種奢求,於是sima開始在公寓裡跑步,他給自己的目標是每天要跑10公里,也就是必須在客廳和廚房之間來回690趟。其實過去幾年來,sima一直有參加馬拉松的習慣,她也不排除...

閱讀詳情 »

切爾西球員陸續開著名車回到球場報到,英超已經准許球隊從星期二開始恢復訓練,目標是6月12日復賽。星期天和星期一兩天,19支英超球隊的球員以及工作人員,總共748人,已經進行大規模篩檢,結果出爐有6人呈陽性反應,其中沃特福隊佔了3人最多。沃特福隊長迪尼對於安全仍有疑慮,早說過不願意回來訓練,現在又爆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