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排演夢的劇本,揮別惡夢糾纏

排演夢的劇本,揮別惡夢糾纏

你一定曾有過做惡夢的經驗,如果沒有,那就恭喜你了。心理學家說,超過百分之五的人會定期做惡夢,生活遭到嚴重的侵擾。這些惡夢也許一個月才會來一次,或許一個禮拜會來個好幾遍,讓當事人的夜晚變得如此漫長難熬,如此的嚴酷過現實。

心理學家其實一直在研究夢,佛洛依德的「夢的解析」就是個里程碑般的樣板,容格對夢的解釋,帶領我們跨越現實與靈幻的邊界。後來的心理學家將夢當做現實的補償,訊息的垃圾、片段,東方人則對「託夢」之說深信不疑。所以,如果你始終相信,夢具有某種解釋現實的意義的話,做惡夢必定也會讓你覺得無比的困惱。

然而,正如美國「睡眠醫藥和夢魘防治中心」(the Center for Sleep Medicine and Nightmare Treatment)主任巴利柯拉寇(Barry Krakow)說的,「他們覺得那是心理的吶喊,其實並不一定如此。」

正常的做夢,或許可以透露現實生活的訊息,但惡夢卻似乎不具有這方面的效果。心理學家雖然仍無法解開人們為何會做惡夢的謎團,最近卻有人主張,某種人格特質的人,似乎較容易做惡夢。

紐約市耶敘瓦大學(Yeshiva University)的心理學副教授羅斯列賓(Ross Levin)多年來也是位幫病人診治惡夢困擾和失眠證的治療師。根據他的經驗,遭逢惡夢困擾的人常擁有「意志薄弱」的特質,說得淺顯一點,就是耳根軟、無定見、容易受到外來事物的影響、左右。常做惡夢的人,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耽溺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會有強烈的幻想傾向。列賓最近發表在心理學期刊的論文還提到,這些人的思考模式和白日夢也常是負面的,常覺得沮喪、無力感、萬念俱灰,但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一回事。

許多定期做惡夢的人,追溯他們的夢魘源頭,往往可以找到過去的傷痛事件(trauma),許多人曾是犯罪、暴力下的受害者,說不定曾有遭強暴的慘痛經驗。大部分人都擁有「後傷痛壓力障礙」(post─t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特徵。所幸,隨著時日消逝,不再具有那麼可怕恐怖的力量。如果惡夢一直盤據不去,一再回來騷擾當事人,才需要進一步的治療。

柯拉寇設計出一套「意像排演治療」(image rehearsal therapy,IRT),治療做惡夢長達二十年的PTSD患者。他不讓患者討論夢的情節,也不去回想惡夢的原由,而是讓他們專注心力在改變意像上面。他們可以編寫夢的劇本,就算只是一幕情景也可以,然後在醒著時排演這幕情景。

他說:「惡夢會有許多負面的影響,但對許多人來說,惡夢等同於壞習慣。惡夢是學習而來的行為。」

這個治療法的原理,和許多用來療治疼痛、減緩焦慮的方式是相通的,也往往能收到具體的功效。我們在看待惡夢時,其實不一定要完全揮別存在體內的創痛記憶,有時候,只要一幕情景,或是幾個正面的心象,就能得到救贖。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隨著社會越來越進步,人們的生活模式、居住環境、飲食習慣等各方面都與以前大有不同,而在這些改變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衍生出更多的「文明病」。你的身體還健康嗎?一起來看看這些網友們熱議的文明病吧。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整理報導】在24日,本土病例達到5千多例的高峰,居隔人數更屢創高峰。近期疫情嚴峻,泌尿科醫師程威銘在FB上建議大家可考慮下載外送平台APP,在居家隔離時便可解決三餐與民生問題;同時各地衛生局的聯絡電話也該記下來。除了外送平台外,《NOW健康》推薦你使用這些網頁與APP,能幫你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舒/新北報導】包皮是包覆男性陰莖龜頭的一層皮膚,用來保護龜頭不受內褲或外來物等刺激,而在天主教、回教等一些宗教,會替剛出生的小男嬰行「割禮」儀式,也就是割包皮。 哪些情況需要割包皮? 多與反覆性的泌尿感染及發炎有關 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曜州表示,新生兒割包皮除了宗教因素外,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一名68歲的成姓醫師,近期突然左手無力,逐漸蔓延到右手,最後延伸到雙腿,還有出現吞嚥困難的狀況,四處求醫未果,反而病情加重,經過一系列磁共振、脊椎穿刺、肌電圖等檢查後,竟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