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救命飲食:吃對食物 預防結直腸癌

 

救命飲食:吃對食物 預防結直腸癌

 

結腸癌與直腸癌都屬於大腸癌,加上相似之處多,因此常合稱為結直腸癌。

 

若以總體死亡率而言,結直腸癌是第四大癌症,而在美國則是第二常見的癌症,有6%的美國人會罹患結直腸癌。有些人甚至聲稱,西方人到七十歲的時候,有一半人的大腸會長出腫瘤,其中有10%會演變為惡性。

 

纖維質有助於預防結直腸癌!?

 

北美、歐洲、澳洲與亞洲富裕國家(日本、新加坡)的結直腸癌比例很高,但是非洲、亞洲與中南美洲多數國家的比例卻很低──比方捷克共和國每十萬民男性當中,有34.19名會死於結直腸癌,但是孟加拉卻只有0.63人。各國結直腸癌比例懸殊的事實,數十年來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大家也一直想探究原因。飲食等環境因素,在結直腸癌似乎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從所有研究中,似乎都可清楚看見飲食對於結直腸癌的影響重大。

 

過去25年來關於膳食纖維與大腸癌的爭辯,皆是由柏克特的非洲研究所促成。柏克特的成就非常引人注目,許多人紛紛認為纖維質有益於結直腸的健康,或許你曾聽過,纖維質能預防結直腸癌,不然,你應該也知道纖維質可以「保持順暢」。然而,沒有人能證明纖維質是預防結直腸癌的萬靈丹。由於一些重大的技術原因,導致不容易獲取跟纖維質有關的明確定論;這些原因或多或少都和「膳食纖維並非一種單純物質、也不光具有一種單純的優點」有關。纖維質其實是數百種物質,優點也經過非常複雜的生化與生理過程才展現出來。科學家若想評估攝取膳食纖維的優點,往往得先從數百種纖維素的子分類中,決定要衡量哪些種類,以及該使用哪什麼方式;由此可知,建立標準流程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根本無法得知究竟是哪種纖維素在體內究竟如何運作。

 

由於缺乏確切的標準流程,因此我們進行《救命飲食》之時,用了許多方式來測量纖維質──幾乎各種纖維質攝取量都提高之時,結直腸癌的比例就會下降,但是,我們無法明確解釋,究竟是哪種纖維質特別重要。雖有不確定的因素存在,但我仍相信柏克特認為含纖維質的飲食能預防結直腸癌,是正確的假設,而會有如此的效果,則是各類纖維質加總後的結果;事實上,膳食纖維能預防大腸癌的假設,說服力與日俱增。

 

l 1992年,一群研究者評論了結直腸癌患者與非患者的13項研究比較發現,攝取最多纖維質者,罹患結腸癌的風險比攝取最低者低了47%。如果美國人每天可從食物(而非補充品)多攝取14公克的纖維,那麼有1/3的結直腸癌其實都是可避免的。別忘了,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一碗豆子都含有13公克的纖維質。

 

 

l 更新的大型報告是「歐洲預期性癌症與食物調查」,研究中蒐集51萬9千名歐洲人的纖維質攝取量與結直腸癌數據。調查發現,纖維質攝取量最高的前20%人口(約每天34公克),結直腸癌的風險比攝取量最低的20%人口(約每天13公克)低了42%。請務必注意,這些研究中膳食纖維都來自於食物,而不是補充品。所以我們只能說,「含有纖維質的飲食」似乎能大幅降低結直腸癌的風險,這也表示,若藉由在食品中加入單獨的纖維素,可能無法產生效果,但是食用富含纖維質的天然食物,顯然很有好處,而這些食物則包括蔬菜(不含根部)、水果與全穀類。

 

吃太多肉的影響也很大!?

 

事實上,我們甚至無法確定結直腸癌的預防效果,究竟是來自富含纖維質的食物,或是因為通常多吃這類食物的人,動物性食品的攝取量也比較少。換句話說,究竟是蔬菜水果與全穀類具有保護效果,還是肉類具有危險?或是兩者皆然?近來南非進行的調查或許能幫忙回答這個問題。

 

南非白人罹患大腸癌的比例是黑人的17倍;大家原以為這是因為黑人從未精製的玉米中,攝取了大量的膳食纖維。不過,近年來南非黑人越來越常從市面上購買纖維質已經去除的精製玉米,現在他們纖維質攝取量甚至比白人還低。然而,黑人罹患結腸癌的比例仍低,令人不免懷疑,光靠著膳食纖維能獲得多少防癌效果?更新的研究則指出,南非白人結腸癌比例較高,可能是因為他們攝取較多的動物性蛋白質(77相對於25公克╱日)、總脂肪(115相對於71公克╱日)與膽固醇(408相對於211毫克╱日)。研究者認為,南非白人結腸癌比例之所以高出許多,可能與飲食中動物性蛋白質與脂肪的含量較有關係,而不是飲食中缺乏具有保護效果的膳食纖維。

 

顯然,纖維質含量高、動物性食品含量低的天然飲食,可預防結直腸癌,就算現在我們還缺乏更明確的細節,但仍可以提出重要的衛生建議給大眾。數據明顯指出,全食物植物性飲食可大幅降低結直腸癌比例。我們不需要知道究竟是哪種纖維質、哪種機制在發揮作用,甚至不需知道纖維質本身究竟有多少防癌成效。

相關推薦

談癌色變!癌症已蟬連35年死因的榜首,平均每5分鐘就有1人罹癌,根據一項國外大型研究發現,遠離癌症有10點撇步,其中包括可以多吃綠色蔬菜,尤其是花椰菜、秋葵。此外,另有一項研究也發現,遠離癌症要少碰「三高」地雷食物,如高脂肪、高澱粉、高糖的加工食品等。 研究:攝取高鹽、高糖和高脂肪食物,導致癌症發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因外科技術進步,許多心臟手術方式也日新月異,使得平均壽命大幅延長。有位70歲的黃伯伯之前因主動脈瓣狹窄,接受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但時隔二十年,置換的瓣膜退化嚴重,必須再次執行開心手術。黃伯伯接受開心手術非常成功、恢復良好,7天後順利出院,目前定期回診。主動脈瓣狹窄 多為...

閱讀詳情 »

罹癌一定要化療,承受掉髮及噁心嘔吐等痛苦的副作用?我會因為治療而改變外觀,失去自信,影響正常生活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劉良智指出,門診中許多民眾得知自己罹患乳癌,都會問「我還能活多久?」、「一定要化療或切除整個乳房嗎?」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轉移性乳癌病患,若荷爾蒙受體為陽性,使用較為溫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她改善飲食勤運動 血壓與血糖不靠藥物可達標一名42歲的張女士,身高158公分,體重85公斤,兩年前因健檢發現高血糖,進而到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求診,醫師診斷其屬於肥胖的糖尿病患。她在診斷後積極的與醫師和衛教團隊配合,除了藥物治療外,並改變過去的飲食習慣,戒掉愛喝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