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靠「大腸鏡」也可以驗出大腸癌的新選擇...再也不用忍受爆痛了!

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不靠「大腸鏡」也可以驗出大腸癌的新選擇...再也不用忍受爆痛了!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不靠「大腸鏡」也可以驗出大腸癌的新選擇...再也不用忍受爆痛了!

未來篩檢大腸癌,有另一項新選擇!答案就是:「抽血。」

根據臺大醫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的臨床研究,證實能透過血液檢體,即可發現腸道內是否有瘜肉,早期發現大腸癌的徵兆。


精密檢測 找出異常細胞

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不靠「大腸鏡」也可以驗出大腸癌的新選擇...再也不用忍受爆痛了!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指出,癌症分為四期,通常在第一、二期時,血液中的異常細胞已轉換為癌細胞,隨著期別越高,血液裡的癌細胞相對也就越多,到了末期,癌細胞即很有可能分布於身體各處器官。利用抽血來篩檢血液中是否含有大腸癌的異常細胞,方法是在眾多的紅血球中找出單一的異常細胞來做檢測,預防進入癌症期的風險。
這個非侵入性血液篩檢大腸癌的技術來自中研院,準確度與傳統大腸鏡檢測幾乎一樣,高達99%,未來可望藉由此篩檢找出更多的大腸癌早期患者,進行治療。


篩選出需做大腸鏡檢查者

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不靠「大腸鏡」也可以驗出大腸癌的新選擇...再也不用忍受爆痛了!

目前血液的檢測,主要應用在大腸直腸癌患者,手術後的追蹤與觀察,以確保體內的癌細胞沒有轉移、擴大的現象。戴承正醫師表示,這套篩檢技術,目前正由食藥署查詢登記中,未來有機會應用入更多的癌症篩檢項目,為病患帶來更大的便利性;而食藥署通過後,民眾即可於健檢時自費檢測,進一步推斷是否有需要進行大腸鏡檢測的必要。

現階段除了大腸癌與血癌之外,想要用驗血來確認各項癌症的罹患率,仍有困難度。因為各種癌症的分泌物質並不一定會存在於血液中,反應出的數據也不見得是癌症,血液腫瘤標記狀況也有可能會有偽陽性、偽陰性的問題,建議大家如果健檢後發現血液有異常數值,應配合專業醫師診斷,安排下一步檢查,不能完全依靠血液篩檢結果。


最新趨勢:偵測早期中風風險

另外,大家都知道膽固醇對於腦中風與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很大,近期有研究指出,低密度膽固醇的好壞,與其中的「L5」有關。

根據中國醫藥大學與中研院的合作研究發現,中風患者發病的48小時內,血液中的L5比一般人高40倍,故可判定L5是引發血管發炎、動脈粥狀硬化或血栓的原因。目前,該研究仍屬於動物實驗階段,未來也可望能藉由抽血分析人體L5的比率,減少腦中風造成腦部損害的區域,預防早期中風風險。

 

【延伸閱讀】

超夯毒物檢測箱,迎接無毒人生?

糾察動脈硬化大危險因子!破壞中風、心肌梗塞的致命關係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照/翻攝台灣失智症協會聲明)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媒體今(18)日獨家報導鴻海創辦人郭台銘4個月前喊捐的1200萬善款,迄今卻未與台灣失智症協會創辦、供年輕型失智症患者使用的Young咖啡坊簽約一事。台灣失智症協會晚間發出聲明澄清,強調該報導造成協會與永齡基金會嚴重的傷害,協會並說...

閱讀詳情 »

李政偉(右4)教授及研究團隊。(圖/翻攝自TC慈善新聞網) 優傳媒採訪中心/綜合報導口腔癌排名男性10大癌症第4,台灣口腔癌患者每10萬人就有31.5人,罹病密度更是世界第1,10個口腔癌的患者有9個都有吃檳榔習慣,如何治癌口腔癌也成了台灣醫界重要挑戰;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李政偉教授,近來成...

閱讀詳情 »

▲(照/翻攝自台大醫院企業工會臉書)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總統大選倒數計時,連醫護人員也爭取返鄉投票,台大醫院企業工會今(18)日就透過臉書宣布,經過積極爭取之後,台大院方首開先例,決定於明年1月11日(星期六)投票當天,開刀房僅保留急診刀兩線以及部分門診刀,讓大部分工作人員能夠全天休假...

閱讀詳情 »

▲國內調查發現,民眾對愛滋傳染途徑與風險、愛滋病感染者與愛滋治療仍存在錯誤刻板印象。(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的愛滋知識分數,大大不及格!台灣愛滋病學會、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今(18)日公布2019年國人愛滋認知調查結果,儘管有近9成有性經驗的民眾自認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