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機器手臂切胃癌 傷口小降低復發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胃癌早期發現,切除是最好的治療方式。隨著科技進步,傳統手術不再只是唯一選擇,醫師表示,傳統手術切除胃癌必須留下長達20多公分的傷口,病人的恢復時間長、且併發症風險高,而腹腔鏡微創手術,雖傷口小但缺少立體視野,透過達文西機器手臂的輔助,能精準切除腫瘤並清除淋巴結,大幅降低復發率。

國泰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家偉指出,胃癌的治療可分手術、化療及放射治療。早期胃癌治療目前以腹腔鏡或達文西機器手臂的微創手術為主,第2、3期必須進行手術及放化療,才能降低癌症復發率。

黃家偉表示,胃癌傳統手術必須切開患者的腹腔,留下長達25公分的傷口,傷口大、出血量多,術後容易發生感染、併發症的風險高,而腹腔鏡手術只需在肚子開3至4個小洞,每個傷口約0.5至1.2公分,大幅縮小傷口、降低感染風險,最快病人隔天就可下床行走。

黃家偉指出,腹腔鏡手術的2D平面影像,無法區分手術位置的深淺,且醫師操作器械靈活度較低,往往精準度不足;而達文西機器手臂,具有3D立體高解析度視野及360度仿真手臂,可精準切除腫瘤、清除淋巴廓清,以及縫合胃腸,大幅減少病患發生腸沾黏、蟹足腫等併發症,提升病人術後生活品質。

不過,黃家偉強調,不是所有胃癌病人都適合微創手術,第2、3期胃癌,若癌細胞太大或已擴散轉移,仍須以傳統手術切除,並搭配放化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765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電影《父親》述說的是1位男性長輩面臨失智症困境時,自己與家人的影響與變化。倘若失智症不再是電影的片段,真實發生在自己身上時,該怎麼辦呢?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於上月18日舉辦健康講座,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睿蘋分享失智症的主題,包括失智症的症狀,並提出預...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從事營造業的工地主任陳先生,平常早出晚歸,沒時間運動維持體能,與工人乾一杯更是家常便飯,抽菸長達20年,家族又有高血壓病史,近幾年發現胸口常有悶悶的感覺,但都是一下子就好了因此也不以為意。有一天在工地吃飽喝酒後,睡午覺時莫名感到胸口劇烈疼痛、喘不過氣,立即被工人們送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急重症患者住進加護病房,都需透過儀器監測生理跡象,血氧濃度就是重要指標,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不少「隱形缺氧」確診者猝死,引發關注,一時之間,人人自危,血氧機大缺貨。醫師提醒,血氧濃度一旦低於90%,就需立即就醫。 低血氧就是缺氧 嚴重恐器官衰竭或死亡 家醫科醫師黃農茵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常感到眼睛黏乾澀灼熱,甚至有異物刺痛感嗎?小心可能是乾眼症惹禍!安南醫眼科中心洪純玲副院長指出,隨著冷氣團報到,天氣變得乾冷,臨床上因乾眼症就醫的患者有逐漸增加趨勢,患者不僅會感到眼睛乾澀灼熱、異物感、刺痛、畏光等症狀,嚴重時可能還會讓視力短暫模糊。乾眼症缺水性較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