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母女一便秘一腹瀉 兩人都患腸躁症

母女一便秘一腹瀉 兩人都患腸躁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50多歲的許媽媽長期受到便秘所苦,常常需要瀉藥或甘油來能順利解便,而其女兒則是一緊張就想跑廁所,吃了稍為油膩的食物就拉肚子、解水便。母女每年都接受健康檢查,大腸鏡檢查也無異常,那麼為什麼腸胃經常不適呢?

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蔡國農醫師表示,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大腸激躁症」,就是所謂的腸躁症。腸躁症是門診中最常見的功能性異常疾病之一,而女性的好發率是男性的兩倍之多,且20到35歲的病患最多,腸躁症很常見,但很少被根治。

腸躁症的病徵多是慢性、反覆的腹部疼痛,如腹脹、便秘、腹瀉等。腸躁症多是以「羅馬準則」來判斷,即連續或反覆腹部不適症至少出現三個月以上且一個月至少有三天。腸躁症多是因腸道肌肉不尋常的活躍,腸壁反應過度,腸道神經過度敏感,中樞神經與腸道神經間的訊息傳遞異常造成的。除了過度刺激的食物,或是部分腸胃疾病可能會導致大腸激躁症以外,有時情緒不佳或壓力過大,也會造成腸躁症。

蔡國農醫師指出,腸躁症是一結合生理、心理、社會因素的疾病,要先就醫檢查,排除其他症狀相似的疾病,如,乳糖耐受不良等,也可調適心理、適應壓力,若是可能盡量避免給自己太過的壓力,維持正常的作息,規律的運動,避免刺激性的飲食,如菸、酒、咖啡、茶葉等,平時可攝取足量的高纖維性食物,若症狀仍持續,應考慮調整神經傳導物質,以恢復自律神經之正常生理功能。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16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全亞洲首次靈性關懷國際研討會12月4日登場,首屆研討會以「全人醫療之靈性關懷-理論與實踐」為主軸,邀請美國、香港、台灣靈性關懷臨床實務的專家學者分享,透過跨宗教、場域、國家的交流與分組實作,讓靈性關懷深植醫療第一線,提昇台灣的醫療照護,邁向身心靈的健康平安。靈性關懷國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昨(5)日宣布由教育部、勞動部、經濟部與衛福部等4個部會管轄,總共有24個場所,不論公私立,在裡面服務的員工皆須打疫苗的政策,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6)日再次說明細節:因應冬季的流感與國外流行的變異株等,指揮中心將標準提高來做因應。 ▲針對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6)日說明新增的境外移入病例,有媒體問到,Omicron如真的入侵台灣,是否有停課的準備?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會依照現行的標準執行,而大規模全面停課,「疫情升級」的時候才會考慮。 目前在南非相當多Omicron確診病例,甚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76歲的張女士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骨質疏鬆,不過平常都有就醫追蹤與固定服藥控制,所以身體並無特別不適。前年因右膝退化性關節炎接受膝關節置換,當時麻醉方式為半身麻醉,接受麻醉後手術也順利完成,術後恢復良好,2天後便出院正常生活。但這次因為在陽台洗衣服時不慎滑倒,右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