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天戶外活動2~3小時 一年近視少12度

每天戶外活動2~3小時 一年近視少12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衛生福利部研究計畫發現,每週戶外活動至少11小時,可降低5成5近視機率,已近視者一年增加的近視度數也可減少12度。因此,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建議兒童養成每天戶外活動2~3小時的習慣。

高度近視造成不可逆的失明

高度近視已經成為台灣、日本及中國大陸不可逆的失明原因第一位,台灣近視則有發生得早、盛行率高、高度近視比率高等三項特色。兒童越早罹患近視,近視度數會逐年加深,日後變成高度近視(600度以上)的機會也就更高。而高度近視容易引起視網膜剝離、黃斑出血及黃斑退化、提早發生白內障、甚至導致失明之虞等。所以近視的預防與治療對孩子一生的視力健康是相當重要的,不能輕忽了它的嚴重性。

近距、長時、不當用眼導致近視

造成近視發生的因素很多,台灣地區學生近視之主要原因為近距離、長時間、不當用眼所引起,國民健康署也發現,台灣每四名學童僅一人每天有戶外活動,而近視學童放假時平均每天花4.4小時看電視或上網等,遠超過醫界建議每天勿逾1小時的上限。

戶外遠距離視野 減少眼睛肌肉緊張

戶外活動是預防近視發生、延緩度數加深的保護因素,其保護作用可能來自於陽光會增加視網膜多巴胺分泌的量,進而抑制眼軸伸長。戶外遠距離視野亦可減少眼睛肌肉緊張,延緩眼球增長。

每天勿超過1小時近距離用眼

兒童若看電視、使用電腦及智慧型手機,建議每天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且3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看書時,光線要充足,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每年定期1~2次的視力檢查,都可降低近視的發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3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的動物研究顯示,巴金森病可能與腸道裡的微生物群聚有關。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表示,造成巴金森病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與環境等,單純強調是腸胃細菌造成的,恐有誤導民眾觀念之虞。 藥物或手術有效控制症...

閱讀詳情 »

(醫美時尚12月號)過去把所有治療疾病的重責大任都交付在醫師手上,憑著醫師個人的「經驗值」來擬定治療方針的時代,將要過去。您知道「精準醫療」是什麼嗎?現在的「健康檢查」,就足以「檢查健康」了嗎?精準醫療能幫忙「算命」,但如果「知命卻不能改運」,有什麼用呢?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15年國情咨文演說中,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公費流感疫苗快沒了!根據疾管署統計,60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已使用超過594萬劑,疫苗僅剩約5萬多劑,預估未來一星期內,各縣市疫苗將陸續用罄,呼籲抵抗力較低的年長者、慢性病患者,儘快把握機會接種。 接種流感疫苗先詢問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公費流感疫苗整體使用率已經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蕁麻疹好發於30至50歲女性,患者會出現皮膚紅腫、搔癢以及膨疹等症狀,嚴重恐出現血管性水腫,包括眼睛、嘴唇,甚至喉嚨可能都會有腫脹現象;台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吳政翰指出,國內蕁麻疹發生率約20%,但目前並無任何根治方式,治療上,以抗組織胺和類固醇為主,但長期服用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