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比發燒可怕! 小心兒童「危險病徵」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很多父母只要孩子一發燒,就會很擔心、神經緊繃,加上坊間一直流傳著「發燒會燒壞腦袋」或是「某某鄰居小時候就是發燒拖太久才會燒到耳朵聾掉」等說法,往往一發現小朋友發燒,就趕緊抱到醫院求診,甚至要求打退燒針或打點滴。不過,小兒科醫師提醒,發燒本身並不會燒壞腦袋,疾病引發的併發症才是真的可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吳宗侔指出,日前就有一名11歲的女童因為咳嗽與反覆高燒三天而來醫院求診,醫師發現女童呼吸喘且費力,經肺部X光攝影,顯示其右肺有嚴重發炎,建議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

沒想到,女童住院後,病情竟在幾個小時內急遽惡化,呼吸衰竭到需插管使用呼吸器治療,入住加護病房後,肺炎鏈球菌快速尿液篩檢呈現陽性,血液培養也驗出肺炎鏈球菌,確診為敗血症併發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至醫學中心後還一度裝上葉克膜搶救,所幸在住院兩個多月後已平安出院。

吳宗侔說,肺炎鏈球菌是目前最具侵襲性的細菌之一,可能會引起嚴重的感染與併發症,病情容易快速惡化甚至導致死亡。全世界每年約有100萬小於5歲的兒童死於肺炎鏈球菌感染,主要死因多是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2歲以下的嬰幼兒因免疫功能較差,常是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高危險群;另外還有先天免疫力差或有潛在疾病的兒童,也特別容易受到肺炎鏈球菌的感染。

一旦感染肺炎鏈球菌,即使給予適量的有效抗生素,仍不能完全避免造成聽障、腦部受損、甚至死亡等後遺症。吳宗侔因此提醒,由於肺炎鏈球菌侵襲性強,且常具多重抗藥性,建議家長應為幼兒施打「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降低幼兒發生中耳炎、肺炎、腦膜炎、菌血症等嚴重肺炎鏈球菌感染的機率。

至於大家盛傳的「小孩發燒會燒壞腦袋」這樣的說法,吳宗侔解釋,「燒壞腦袋」是因為這些小孩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而留下的神經後遺症,與發燒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且發燒本身並不可怕,因為發燒其實是生病時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換句話說,適度發燒可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

吳宗侔強調,發燒有無、體溫高低都不一定能代表疾病的嚴重度,提醒全天下的爸爸媽媽們,兒童生病時,最重要的是觀察有無重症的「危險病徵」,像是三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發燒38°C、尿量大幅減少或哭泣時沒有眼淚、皮膚出現紫斑、呼吸困難、吸氣時胸壁凹陷等,提醒家長們,若孩子有類似症狀,都應盡快就醫診治,以免釀成悲劇。

※ 兒童不可不注意的「危險病徵」:

1、三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發燒38°C。

2、尿量大幅減少,或哭泣時沒有眼淚。〈可能是脫水現象〉

3、意識不清、持續昏睡、未發燒時燥動不安、眼神呆滯,或肢體痙攣、肌抽躍、肢體麻痺、感覺異常,或持續頭痛與嘔吐、頸部僵硬。

4、咳痰有血絲,或呼吸暫停、未發燒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吸氣時胸壁凹陷。

5、心跳速度太慢、心跳不規則,或無法正常活動,例如不能爬樓梯、走小段路會很喘,或嘴唇、手指、腳趾發黑。

6、皮膚出現紫斑。〈表示患者凝血功能異常,可能是敗血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619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Covid-19變異病毒株Omicron目前已成為全球主要流行的病毒株,其傳染力快速的特性,本土疫情也隨之升溫。政府積極宣傳接種疫苗的同時,有部份民眾因擔心疫苗副作用,而遲遲未能完成疫苗接種。就有1名28歲男性2021年9月注射新冠疫苗後,突然出現全身無力、疼痛、麻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自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株Omicron以南非為源頭急速蔓延,至今世界各國皆出現確診人數激增的情形。去(2021)年底WHO曾表示,Omicron突變位點較過往記載之變種病毒株都來得多,可能大幅影響其病毒表現。而根據統計數據顯示,距離首例Omicron案例出現於英國才三週,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許多國家都經歷過封城的防疫政策。為防止流行病蔓延,民眾非必要不得外出,進而也從中發現,當家人相處時間拉長,家庭暴力、親密關係暴力發生的頻率與比例皆有攀升的趨勢。近來,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又逐漸升溫,會不會再度重返三級警戒或居家辦公誰都說不準,假使又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在2020年以《同學麥娜絲》拿到金馬最佳男配角,現年41歲的藝人納豆驚傳腦出血住院治療!媒體報導,納豆傳出在24日晚間住院治療,原因疑似為腦出血。經紀人在FB發表聲明,未詳細說明病因。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在FB為外甥加油打氣。腦血管相關疾病占國人死因前5名,好發年齡也不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