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治療肺癌竟成痘痘人 標靶治療副作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一名罹患肺癌的55歲男子,使用表皮生長因子受器〈EGFR〉抑制劑一個月後,臉上、頭頸部開始出現許多紅腫的小膿皰,腿部皮膚變得粗糙乾裂,連手指甲及腳指甲也發生甲溝炎,嚴重影響生活功能。所幸在服用口服抗生素和類固醇兩週後,症狀已大幅改善。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各種標靶治療藥物相繼問世,為癌症患者增添福音,然而,標靶藥物引起的皮膚毒性與副作用,卻也成為癌症患者急需面臨的重要議題。其中,最常引起皮膚反應的藥物就是表皮生長因子受器〈EGFR〉抑制劑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器〈VEGFR〉抑制劑了。

台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張首義醫師表示,表皮生長因子受器抑制劑這類藥物可阻斷癌細胞生長路徑,使其萎縮、進而延緩病情惡化,常用於肺癌患者身上。研究發現,對表皮生長因子受器測試產生反應的患者,先使用此類標靶藥物、再進行化療,會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然而,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和化療的患者,普遍都有紅腫、乾癢與黑色素沉澱等皮膚問題。三軍總醫院皮膚科陳振豐醫師指出,約有6-8成的患者在使用表皮生長因子受器抑制劑後,會產生丘疹、化膿、指甲變化、甲溝炎、皮膚乾燥、口腔黏膜發炎、毛髮質地與數量的改變等症狀。

張首義醫師說明,若患者在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後,有皮膚不適的症狀,主治醫師會協助調整劑量,減輕患者不適情形,但仍有約2成患者會需要藉由抗生素或類固醇等藥物改善。有趣的是,研究顯示,副作用愈大的患者,治療效果往往較好。

至於如何預防癌症治療引起的皮膚副作用?陳振豐醫師強調,防曬和保濕是患者居家照護的關鍵。提醒正接受標靶治療和化療的患者,洗澡水不要洗太熱或太冷,每天早晚都應擦拭乳液,保持皮膚潤澤,出門也務必做好防曬工作,避免皮膚狀況惡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540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自印尼(案1009)及菲律賓(案1010)入境;另外,越南與新加坡本土疫情日漸趨緩,都調整為低風險國家。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案1009為印尼籍20多歲女性,去(2020)年11...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AZ新冠疫苗出現血栓疑慮,不少歐洲國家緩打停打AZ疫苗,挪威、德國相關研究發現,AZ疫苗導致血栓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疫苗觸發人體自身強烈的免疫反應,因而造成血栓。 挪威奧斯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學教授霍爾姆的研究團隊發現,疫苗引發人體免疫反應,產生不良反應的抗體;德國格萊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名40歲女性,有糖尿病史,工作因素必須穿高跟鞋,長時間站立導致雙腳大拇指趾甲在持續受壓迫下,產生凍甲,引發甲溝炎。反覆發生的甲溝炎讓她走路都會痛,加上血糖控制不佳,抵抗力較差,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甲溝炎一發作就需要口服抗生素治療,凍甲問題並未根本解決,讓她困擾不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由於氣候異常變遷與全球疫情影響打亂蔬果生產步調,以致近期國內高麗菜供過於求,菜價如雪崩式下跌。消息一出,許多政府官員及企業紛紛提供協助,晶璽健康生活館董事長何修榕也主動認購了高麗菜、蘿蔔、鳳梨共500箱1萬公斤,希望能拋磚引玉愛護台灣、守護農業。 何修榕創業以來,除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