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破解不孕症迷思 醫師這樣說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台灣人晚婚,等到想生兒育女時,夫妻雙方嘗試幾個月沒懷孕,就擔心可能是不孕症,甚至將「生不出來」的責任全部歸咎於女方;或是有些經濟獨立的單身女性,考慮先凍卵,好留給自己一個未來生育的機會,但卻懷疑凍卵的存活率。醫師指出,其實不孕症不是病,發生問題通常雙方機率各半,而目前凍卵存活率可達9成。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不孕症科主任黃泓淵表示,不孕症是不易受孕的意思,不是一種疾病。若夫妻有規律的性生活、沒有避孕的情況下,1年內沒有成功受孕,可稱為不孕症。目前國內夫妻約有1成5有不孕的問題。

當夫妻雙方嘗試懷孕,超過1年都沒有好消息,黃泓淵指出,男女雙方的問題各占4成5,女性因素有輸卵管阻塞或沾黏、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功能不佳等;男性則可能是精蟲數量少、活動力不足、無精症、精子型態學不良等,其餘1成為不明原因。因此,「要解決不孕困擾,最好共同面對」。

對於想要凍卵的女性,黃泓淵表示,35歲後卵巢功能下降、卵子數目減少,不容易著床懷孕,想凍卵應趁早。而目前的凍卵技術,可使卵子存活率達9成以上,受精率與胚胎分裂率品質與新鮮卵子相當。

不過,黃泓淵強調,凍卵並非保證百分之百成功受孕,女性最好把握35歲前的黃金生育期,若延誤生育年齡,恐得不償失。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53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30歲的范瑋庭,從小憑著對桌球的熱忱與天賦,一心想成為國手為國爭光,但高度近視及散光的她,長期佩戴隱形眼鏡,眼球頻乾澀、感染,只好重拾框架眼鏡,卻不敵視線範圍差距影響了比賽表現。大學畢業後,她拿起球拍執教,延續桌球的熱情,但視力依然困擾著她的教學生涯。受到國內外體壇明星...

閱讀詳情 »

隨著空氣中的PM2.5污染頻頻拉警報,每年奪走8千人命,連續10年蟬聯癌症死亡率首位的肺癌,也跟著受到嚴峻威脅!臨床觀察,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6成肺癌病友發現時已為晚期,面對晚期肺癌必需接受化學、放射治療的巨大副作用,還能增加存活率,一直是醫界備受挑戰的課題。近來,藻類萃取成分-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輔...

閱讀詳情 »

乳癌別憂鬱!不僅是女性癌症發生第一名,並且是單一性別、單一器官罹患人數最多的癌症。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台灣每年約有1萬多名婦女被新診斷為乳癌。多數人不知道的是,每3名轉移性乳癌患者就有1人曾經歷重度憂鬱、焦慮。透過9種抗憂鬱飲食,包括菠菜、櫻桃、香蕉等,以及有氧運動,有助趕走憂鬱的陰霾,對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七旬陳姓老翁三年多前被診斷出罹患晚期攝護腺癌,因為癌細胞轉移到骨頭,造成老翁骨頭疼痛,醫師安排他接受注射單株抗體保骨針,長達兩年的治療期間,症狀控制良好。過了一段時間,老翁的攝護腺癌症狀復發,使得他不只腳麻,排尿功能也出現障礙,經檢查才發現,並不是攝護腺壓迫到尿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