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治療肺癌竟成痘痘人 標靶治療副作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一名罹患肺癌的55歲男子,使用表皮生長因子受器〈EGFR〉抑制劑一個月後,臉上、頭頸部開始出現許多紅腫的小膿皰,腿部皮膚變得粗糙乾裂,連手指甲及腳指甲也發生甲溝炎,嚴重影響生活功能。所幸在服用口服抗生素和類固醇兩週後,症狀已大幅改善。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各種標靶治療藥物相繼問世,為癌症患者增添福音,然而,標靶藥物引起的皮膚毒性與副作用,卻也成為癌症患者急需面臨的重要議題。其中,最常引起皮膚反應的藥物就是表皮生長因子受器〈EGFR〉抑制劑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器〈VEGFR〉抑制劑了。

台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張首義醫師表示,表皮生長因子受器抑制劑這類藥物可阻斷癌細胞生長路徑,使其萎縮、進而延緩病情惡化,常用於肺癌患者身上。研究發現,對表皮生長因子受器測試產生反應的患者,先使用此類標靶藥物、再進行化療,會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然而,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和化療的患者,普遍都有紅腫、乾癢與黑色素沉澱等皮膚問題。三軍總醫院皮膚科陳振豐醫師指出,約有6-8成的患者在使用表皮生長因子受器抑制劑後,會產生丘疹、化膿、指甲變化、甲溝炎、皮膚乾燥、口腔黏膜發炎、毛髮質地與數量的改變等症狀。

張首義醫師說明,若患者在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後,有皮膚不適的症狀,主治醫師會協助調整劑量,減輕患者不適情形,但仍有約2成患者會需要藉由抗生素或類固醇等藥物改善。有趣的是,研究顯示,副作用愈大的患者,治療效果往往較好。

至於如何預防癌症治療引起的皮膚副作用?陳振豐醫師強調,防曬和保濕是患者居家照護的關鍵。提醒正接受標靶治療和化療的患者,洗澡水不要洗太熱或太冷,每天早晚都應擦拭乳液,保持皮膚潤澤,出門也務必做好防曬工作,避免皮膚狀況惡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54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位王先生兩眼罹患白內障,視力只有0.05和0.4,即使戴著眼鏡,看報紙仍霧濛濛,日前接受白內障手術,選擇使用抗老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術後驗光兩眼0度,視力各回升至1.0。王先生說:剛開完右眼白內障,覺得瞎眼變明眼,看東西變得很清楚。隔了一個月,再開左眼白內障,整個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央區域,是感光細胞最密集處,負責視覺最重要的中心視力。黃斑部初期的病變,病人會產生視力模糊、中心視野看不清楚等症狀。隨著病程的進展,黃斑部開始產生新生血管,導致視網膜下積水、黃斑部水腫,造成影像扭曲變形,如果新生血管開始出血或產生滲出物、甚至變成黃斑...

閱讀詳情 »

一提到骨質疏鬆,人們就想到缺鈣,治療骨質疏鬆僅僅補鈣就對嗎? 體內性激素水平降低、鈣和維生素 D攝入量不足、缺乏體力活動和身體鍛煉,是骨質疏鬆症的三大病因。因此治療骨質疏鬆症單靠補鈣是遠遠不夠的,治療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戒菸、酒、咖啡 因為煙、酒、咖啡以及飲食口味太重,都會阻礙體內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