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注意!刷牙出血 可能血小板異常

注意!刷牙出血 可能血小板異常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42歲女性病患,有一天口腔內刷牙時牙齦出血,口腔黏膜也出血,同時全身的軀體及四肢皮下出現紫斑、瘀青及點狀出血,驚慌趕至急診就診,經抽血檢查,血小板只有3,000/ml(正常為150,000-400,000/ml),住院檢查後,結果為血小板之母細胞-巨核細胞數目稍有增加一些而已,其餘白血球及紅血球之母細胞系列皆為正常,診斷為原發性(特發性或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

三天後,血小板仍只有8,000左右,因此再加給予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每公斤給予400毫克至1000毫克)兩天,隔日血小板升至八萬,一星期升至15萬正常值,病人皮膚不再出血,口腔也不再流血,身體恢復正常而出院。

血小板小於2萬 血管承受壓力易出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血液腫瘤科醫師李治宇說, 血小板正常為15萬-40萬/每毫升,如同沙子一樣具有止血作用,當血小板小於2萬時,血管承受壓力下很容易出血,在外科手術或拔牙時至少需要8萬以上,否則手術後傷口會繼續出血,肝硬化的病人,因肝臟機能亢進,血小板在脾臟內破壞很多,導致血小板減少,若需要拔牙或開刀,必須輸注血小板提升至8萬以上。

李治宇醫師表示,有時遇到血小板數目正常或甚至更高者至60~70萬,但拔牙時仍出血不止,原來是血小板功能不正常,無法止血,如老年人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特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骨髓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真性紅血球增多症等,及另類的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者。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26歲的周姓孕婦平時有抽菸喝酒習慣,懷孕27週卻只做過一次產檢,在懷孕約30周時急性下腹痛且陰道出血,醫師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胎盤與子宮壁部分分離,緊急安排剖腹產,30分鐘內順利解除危機。醫師提醒,準媽媽沒有定期產檢,很可能會造成不可預知的風險,嚴重還可能危及產婦及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衛生福利部2016年的國人死亡原因統計結果顯示,自殺案件(含蓄意自我傷害)為15至24歲人口的第二大死亡原因(17.0%),僅次於意外事故傷害(45.7%)。另根據國人憂鬱指標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人及15-17歲青少年,是兩大憂鬱症的年齡層,一件兒少自殺案件背後一...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55歲的楊姓婦人因反覆肚子痛多次就醫,不管大腸鏡、胃鏡都做過好多次檢查,結果一切正常。有吃藥會略微改善但只要一停藥就又發作。由於找不出原因,醫師判定婦人應為「功能性腸胃疾病」,懷疑是大腦太過疲勞害的,因此建議他放慢腳步、開始當志工,沒想到2個月後腹痛問題真的不藥而...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病從口入」口腔衛生是防止疾病的門戶,台灣老年人急遽增加,隨年齡增加,全身功能退化,連帶影響口腔健康,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缺牙比率高達89.6%。缺牙、齲齒、牙周病等問題在老人身上發生的比率越來越高。 一口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