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產後調理三階段 產後媽媽快樂坐月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產後調理三階段 產後媽媽快樂坐月子

懷胎十月,好不容易「卸貨」,產後媽媽會開始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調養生息。「產褥期」俗稱「坐月子」,定義為產後6到8週,讓女性產後身心狀態復元的關鍵期,除了注重休息補充營養、適應母乳的哺餵外,重要的是和寶寶培養感情,適應新形態的家庭生活。適當的中醫產後調理可以幫助坐月子媽媽補充氣血體力、調整體質。

產後調理分三大階段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廖芳儀表示,根據最新的中醫藥雜誌(2016年12月)臨床研究發現,產後哺乳期間使用中藥調理的新生兒黃疸發生率較低,母乳媽媽服用中藥四物湯加減也不會影響新生兒發育狀況。中醫將產後調理分成三大階段,循序漸進調整坐月子媽媽的體質狀態:

第一階段—化瘀血生新血

女性產後兩周內會有惡露排出,這一個階段的調理原則主要幫助減輕傷口疼痛,可服用「生化湯」3至5天。生化湯主要由當歸、川芎、桃仁、炮薑、炙甘草五種藥材組成,中醫師會根據產婦體質狀態及生產方式決定藥物使用的比例。

若是採取剖腹產的產婦,不一定要服用生化湯,因為剖腹產手術生產的過程,婦產科醫師會幫忙清理子宮內部的惡露,產後不當地多服生化湯,反而會讓傷口受到影響。

第二階段—健脾益氣

10個月的懷孕過程中,歷經孕吐、肚子越大器官移位,大多數產後婦女都需要重新恢復腸胃蠕動,中醫師會在這個階段開立腸胃調理的方藥如黨參、茯苓、白朮等健脾益氣,才能好好吸收下一階段的氣血營養補充,產後的媽咪更能提供充分的母乳供應哺餵寶寶。

第三階段—調理氣血、補養肝腎

經過上2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補養肝腎氣血可以幫助產後的媽咪恢復體力,補足生產時流失的氣血。也可以趁此時期根據產婦的體質加強調養,把產婦懷孕前的貧血、過敏體質、月經失調或是腰酸等狀況進行重點調補,適時搭配增加乳汁的中醫藥材如通草、路路通、王不留行等,可以讓產後媽咪和新生寶寶都身心健康營養平衡。

眼睛乾澀不適 可搭配穴位按摩助舒緩

此外,爸爸可以體貼地幫忙按摩產婦的腎俞、大腸俞、委中穴位以緩解產後的腰部或膝蓋的酸痛;同時,若出現明顯的眼睛乾澀不適,可以提醒中醫師加強用藥,配合按摩四白、攢竹、睛明、絲竹空等穴位幫助舒緩。

廖芳儀醫師強調:產後坐月子的方式隨著時代進步日新月異,除了在家坐月子,坐月子餐及產後護理之家也蓬勃發展,無論採用何種坐月子的方式,皆可諮詢專業的中醫師針對產後媽媽的體質,配方專屬的坐月子調理處方及母乳衛教,迎接健康快樂的產後新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極端氣候無聲來襲,2015年台灣高溫再破紀錄,冬至當日氣溫甚至高達30℃,2016年1月卻全台急凍冰封,甚至在全台12個縣市出現40年不見的降雪,一周內溫差達到近30℃!劇烈的天氣變化,對國人肌膚造成強烈傷害。皮膚科醫師表示,高溫會促使角質層廢物堆積並加速水分蒸發...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時序進入三月,流感疫情尚未退燒,病毒性腸胃炎趨緩,但近期腸病毒患者卻悄悄增加!衛福部疾管署監控社區腸病毒疫情發現,今年已有4名腸病毒71型病例出現,較前3年同期多。 往年腸病毒疫情高峰期,約自三四月開始,九月開學季有另一波高峰。雖然就疾管署資料,腸病毒目前仍處...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49歲的黃小姐,曾被牙醫師告知有牙周病,但她覺得只是有時刷牙會流血,並不會痛或不舒服,於是沒有特別去尋求治療。直到有一天,覺得喉嚨痛痛的,吞東西不好吞,起初以為是感冒,想不到一覺醒來,頸部就已經腫起,也覺得開始呼吸不順。醫師診斷為深頸部感染,而呼吸困難已是危及生命...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名32歲曾姓產婦懷孕第二胎,35周時提早破水,緊急到花蓮慈濟醫院急診就醫,因為胎兒有生長遲滯的現象,因此留院待產,過程中發現胎兒心跳異常,內診發現產前臍帶意外掉到陰道裡,胎兒供血被阻斷,情況相當危急,經過緊急剖腹產後,順利解除胎兒窘迫的危機,保住產婦與胎兒生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