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男人喜歡當爸爸 較不會養出小屁孩

男人喜歡當爸爸 較不會養出小屁孩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男人對小孩的教養態度,是小孩成長主要關鍵。英國一項研究發現,男人養育小孩時,如果樂在其中、很有自信,小孩到了9歲或11歲,就會比較開心,較不會出現行為問題。

父親角色 影響小孩行為發展
研究計畫主持人英國牛津大學查理斯‧歐旁多博士表示,在嬰幼兒時期,父親角色會深深影響小孩的心理、情緒發展,當小孩長大至兒童期,這對小孩行為的影響,便會更深遠。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開放版-英國醫學期刊〉(BMJ Open)。

對於男性來說,養育小孩重點在態度,至於花在照顧小孩、做家事的時間長短,倒是其次。這項研究含括一萬多名兒童與兒童父母。研究結果顯示,父親養育的態度與小孩出現行為問題比率息息相關,相較之下,男人在照顧小孩、做家事所花時間長短,與小孩行為問題相關性反而沒那麼強烈。

研究重點為一萬多名兒童,這些兒童在8個月大時,都與父母同住,英國研究團隊分析這些家長所做的問卷,其中約7000名兒童追蹤至9歲,另外約有6500名兒童追蹤至11歲。研究顯示,男性對身為父親這件事是否帶有熱情、是否有自信,對小孩行為發展會產生重大影響。

透過父親情緒狀況 可預測小孩行為發展
美國兒童精神科醫師馬修‧羅爾伯接受外電媒體訪問時表示,這項研究雖然沒有證實兩種現象有因果關係,但透過男人對擔任父親一職是否有自信、小孩有需要時父親是否可以適時給予溫暖回應等,可以預測小孩未來行為發展。

羅爾伯補充,在小孩出生第一年,父母如果感覺很沮喪,就會減少自信,也較無法給予小孩適當情緒回應,這樣小孩便可能出現較多行為問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1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為因應「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變化預做部署,大林慈濟醫院急診戶外檢疫站正式啟用,提供有發燒、呼吸道症狀、旅遊史的民眾進行檢查診斷,經由不同風險的病人做初步分流,以避免院內感染風險,確保就醫民眾安全。此外,為減少領藥排隊接觸風險,從即日起,每天上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滑手機,看影片、打電玩,學童近視問題日益嚴重,調查發現,年級越高,使用3C產品頻率越高,例如,國小2年級的學生每日使用手機平版超過2小時比例為7.4%,國小6年級就升至17.5%,專家建議,家長務必留心孩子觀看手機的距離及時間,以免高度近視危害視力健康。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過去曾有研究表示,若人體長久暴露在手機信號塔、高壓電線、電器、無線電設備和藍牙訊號等電磁波輻射中,可能會提高罹癌風險。但最近1項新的研究發現,孕婦如果待在手機、微波爐和Wi-Fi等高輻射量環境下,也可能增加孩子日後注意力不集中或過動症的風險,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7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均為境外移入,為1男2女,年齡均2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27日至30日,發病日介於3月30日至4月4日,出國目的為就學及探親,發現管道為居家檢疫(2例)及居家隔離(1例)。 案374英國就學返台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