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痛風不治療 增心血管死亡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每當痛風發作,您選擇飲食控制,還是規律服藥?據統計,國內約有50萬名痛風患者,其中20萬沒有就醫治療。最新研究顯示,血清尿酸濃度控制不良,會增加罹患心血管死亡的風險。醫師建議,定期回診檢測血清尿酸值及藥物治療,是預防痛風發作最好的方法。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表示,根據研究顯示,血清尿酸濃度每增加 1mg/dL ,全死亡與心血管死亡的危險性約增加8至13%,而男性的痛風患者發生冠心病機率約增加60%,發生心絞痛的風險為非痛風病患的2倍,可見痛風不只有關節發炎、紅腫熱痛等症狀。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台中榮總教學研究部主任陳得源指出,許多痛風患者,並未積極接受治療,僅自行服止痛藥減輕疼痛,忽略長期控制尿酸值的重要性,導致痛風仍復發。

針對痛風治療,陳得源提出「1治保6」守則;他表示,「1治」為發生痛風即投醫,肝腎功能不全者更須審慎評估一線用藥的適用性,「保6」則是使用降尿酸藥物,追蹤控制血清尿酸降至6.0 mg/dL以下,預防痛風復發。

此外,「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3診治指引」則是建議,若已有痛風發作過即應接受降尿酸藥物治療,並長期將血清尿酸值維持在6mg/dL以下;若合併痛風石患者,應將目標設在5mg/dL以下,可加速痛風石溶解。

至於民眾對於豆類、紅酒,易誘發患者痛風發作的認知,指引中也有詳細說明,建議高尿酸血症或痛風的患者,應減少啤酒及烈酒、海鮮、內臟、含高嘌呤食物及含果糖飲料等,容易增加發作風險的食物,其他如海參、海蜇皮、各種豆類蔬果、牛奶、紅酒則較不會增加痛風發作。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269

相關推薦

在訓練結束後,肌肉纖維因為細微損傷造成酸痛情形,即是延遲性肌肉痠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DOMS),酸痛發生時需要適度的恢復,避免造成肌肉拉傷,一但肌肉拉傷則需3~6個月完全休養,之前練習成效即付諸流水。所以減輕延遲性肌肉酸痛症狀、縮短恢復時間對提...

閱讀詳情 »

日頭炎炎,大家在運動的過程中一定是汗流浹背。對於不喜愛運動的人來說,流汗非常痛苦,不但不舒服看起來又狼狽。但對於運動愛好者來說,流汗是再幸福不過的事了,有些人甚至認為,汗流的越多就代表你的體能越好。不過,汗量跟體能真的有絕對關連嗎?運動筆記提供一篇來自Outside online的文章,幫愛運動的各...

閱讀詳情 »

醫生建議,容易腳抽筋的人可以靠食補和每天慢跑30分鐘改善。15-20歲的青少年,或是40歲以上,具有慢性疾病、久站工作、情緒緊張、運動過度、缺乏運動或懷孕等情況的中年人,腿部較容易抽筋。原因除了血液循環不良、神經病變、情緒緊張、環境溫度改變或其他生理因素外,飲食中的鈣和鎂攝取量不均衡,也會造成筋肉...

閱讀詳情 »

市面上充斥了各式各樣的能量棒、能量飲料等補給品,不過,能真正讓我們活力滿點的,卻是家中廚房本來就有的食物。 《Nancy Clark’s Sports Nutrition Guidebook》作者Nancy Clark說,有時這些能量補充品反而會造成腸胃不適,而家中的食物則是我們早就習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