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瘋傳!這就是「平民的人參」!胡蘿蔔蘋果汁的養身功效!(歡迎分享)

瘋傳!這就是「平民的人參」!胡蘿蔔蘋果汁的養身功效!(歡迎分享)

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營養師 金美琳表示,早餐吃得健康、營養,對一整天的活力有加分效果,常吃高澱粉、高油脂、高糖類的食物,雖然美味又取得方便,但長時間下來,額外攝取的熱量恐有發胖的疑慮,且短時間內還會因體內升糖指數飆高,產生倦怠、易睡,影響白天上班的精神。

瘋傳!這就是「平民的人參」!胡蘿蔔蘋果汁的養身功效!(歡迎分享)


金美琳營養師建議,若時間允許,可預先買好紅蘿蔔、蘋果等水果,早上多花10分鐘的時間,削好放入果汁機內,現打約500c.c.的紅蘿蔔蘋果汁,其富含維他命A、B1、B2、鈣、鈉、鎂、鐵等多種礦物質成分,對提升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與腸胃蠕動相當有幫助,再搭配全麥的吐司或饅頭,就是一份營養豐富的健康早餐。

瘋傳!這就是「平民的人參」!胡蘿蔔蘋果汁的養身功效!(歡迎分享)

胡蘿蔔是營養最均衡的蔬菜,胡蘿蔔含有許多β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D、E、K、葉酸及鈣質。營養價值高,素有「平民人參」的封號。

(一) 胡蘿蔔所含的礦物質,能夠凈化胃腸、肝臟內的廢物、有毒物質。

(二)胡蘿蔔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能夠幫助消除眼睛疲勞。

(三) 胡蘿蔔所含的鈣質,對骨骼和牙齒的形成非常有效。

(四)胡蘿蔔汁能夠使乳汁分泌順暢,對於妊娠後期的產婦是極其有益的飲料。

(五)胡蘿蔔汁對原病菌有強大的扺抗作用,對於扁桃腺炎、咽喉炎、支氣管炎等感染症,能夠發揮優良的效能。


瘋傳!這就是「平民的人參」!胡蘿蔔蘋果汁的養身功效!(歡迎分享)

蘋果的效能

蘋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A、B群、C)、容易吸收的糖類、各種酵素、有機酸(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還有各種礦物質,以及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果膠、增加腸內好菌的寡糖、去除活性氧的多酚。蘋果酸能治療體內的發炎症狀,具有凈化體內的作用。因此蘋果對於發熱疾病具有解熱作用。

對支氣管炎和感冒,能夠發揮去痰和抗發炎的作用。蘋果中所含的鉀、酸能使腸的活動旺盛,使排便順暢,治療便秘。選擇蔬菜和水果中營養最均衡的胡蘿蔔和蘋果榨鮮汁是最佳的配搭。無論是年老、年幼,都適宜飲用的最佳鮮果菜汁,是既能預防疾病又能治療疾病的色、香、味俱佳的可口鮮汁。如果能夠持之以恆,每天飲用,必定有神奇的效用。營養師建議,多喝紅蘿蔔、蘋果打成的蔬果汁,能幫助清腸提升免疫力。


紅蘿蔔蘋果汁


【材料】:紅蘿蔔200克、鳳梨50克、蘋果100克、蜂蜜。

【做法】:將紅蘿蔔、鳳梨、蘋果,順序放入榨汁機內榨汁;完成後加入蜂蜜調味即可。

營養師補充,紅蘿蔔蘋果汁除了適合有減肥需求的人 ,兒童、孕婦與老人家也可飲用。

建議現打的蔬果汁最好在短時間內喝完,以免放置時間過久會因光線及溫度破壞維生素效力,營養價值變低。蘋果最好洗淨連皮一起打,才能攝取表皮豐富的植物營養素。

最佳飲用時間:

清晨飲用能夠充份發揮效能,能夠迅速地由胃部輸送到腸,將營養直接送到血液中,使你的精神煥發,充滿活力,心情舒暢地去迎接新的一天。

相關文章推薦:

這些菜隔夜吃!致癌物質增10倍!

必看!不能隔夜吃的食物!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3551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愛滋知識宣導多年,但仍有許多人存有錯誤迷思。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公布與518人力銀行合作之「全台中小企業愛滋職場友善認知大調查」,邀請各中小企業業主及人資主管進行填答,問卷內容包括常見的愛滋迷思及職場狀況,如與帕斯堤一同用餐、共用馬桶。結果顯示近四成(38%)受訪者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現代女性自我要求提高,醫學美容儼然成為時尚的指標,根據調查顯示,台灣民眾熱衷透過微整,讓自己變美、變年輕,因此坊間醫學美容診所到處都是,也出現了許多連鎖品牌,但醫療糾紛卻也層出不窮。 來路不明的水貨未經檢驗 小心愛美不成反「害」面子 江子朋醫師表示,醫美產業競爭激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不少人會感覺喉嚨裡卡痰,總是得要咳一下,將喉嚨清一清,才會覺得舒服,這也不是感冒,但就是會生痰,如果感冒了,那更是會咳不停,一直都好不了。傳統中醫認為,經常會咳嗽,多是因為肺氣不宣、肺失肅降、肺氣虛與肺陰虛等病理變化導致;尤其是近年來PM2.5所形成的空氣污染,會使肺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台北榮民總醫院與陽明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首次發現,治療胃食道逆流藥物「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可能增加首次缺血性中風風險,且這一中風族群多半較年輕,年齡平均51歲,與傳統中風高風險族群很不一樣。 用藥者 發生中風風險達1.36倍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17年4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