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破解放射治療迷思 放射線不殘留

破解放射治療迷思 放射線不殘留

(健康醫療網/記者顏慶甯報導)「做完放射線治療後,回家可以抱嬰兒嗎?」一位正在接受治療的腫瘤病人提出疑問,擔憂身上若殘餘放射線,會影響到寶寶。癌症連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許多癌症病友會接受放射線治療,但有許多患者對放射治療並不了解,甚至存有迷思。病人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是,接受放射線治療後,身上是否會殘餘放射線?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放射腫瘤科醫師邱文彥表示,病人走出治療室大門後,身上不會有放射線,不需要過度擔心。

邱文彥透露,目前癌症治療方式有手術、化學治療,及俗稱「電療」的放射線治療等。電療是利用高能量的X光進行治療,放射線會從不同方向進入人體,劑量集中在腫瘤,以減少正常組織的傷害,屬於局部性治療。每次治療的時間約5到30分鐘,根據病灶不同,療程為2周到2個月,過程中不能中斷放射線治療療程,否則將無法有完整的效果。

接受放射線治療之前,醫師必須為患者評估病況和製作治療計畫,才能展開治療。醫師會先在電腦斷層影像畫出腫瘤位置,再由醫學物理師、劑量師設計出專屬的治療計畫。對於患者擔憂的副作用,邱文彥說,根據患者的照射部位、腫瘤不同,以及是否合併化療等,都會影響副作用的發生與否,並非所有治療都會有副作用。以大林慈濟醫院的治療儀器銳速刀為例,因透過360度弧形照射治療,能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傷害,並減少副作用。

護理師葉佩涵指出,不管做任何部位的治療,都需注意皮膚問題,接受放射線治療後的3到4周時,放射部位會有出現紅熱癢的狀況;5到6周時會出現脫屑、色素沉澱等,隨治療結束而逐漸恢復。提醒患者,接受放線治療時,要穿著寬鬆衣物,不要用力摩擦;通常治療期間,容易感到疲憊,最好能有人陪伴。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97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童綜合醫院副董童瑞龍日前率領義診團前往柬埔寨義診,全團有17位醫生,包括內、外、牙、婦、小兒、眼科,順利完成該國地方偏鄉義診,造福當地居民400人次,並捐贈婦幼醫院設備、8,000元美金提升學校安全及衛生、500包白米、配置老花眼鏡500付等,圓滿的完成此次義診任務。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冬季維持皮膚健康 防寒邪燥邪是關鍵天氣漸漸轉涼,若為皮膚較敏感的人,這時可能開始出現粗糙脫屑、搔癢等症狀,嚴重甚至會敏感發紅皸裂,另外像是有過敏性鼻炎、氣喘等患者也容易因這季節發作;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部長許堯欽指出,冬天皮膚容易受損,主要是因寒與燥、人體內在氣血循環障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彥君報導)國內流感疫情持續升溫,且即將進入流行期,而本週末適逢跨年連續假期,公共場所出入人潮眾多,疾管署呼籲民眾如安排出遊或參加跨年活動,應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如有呼吸道症狀更應配戴口罩,並落實生病在家休息,以避免流感病毒因人來人往加速傳播,提升疫情風險。流感就診人數上升 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彥君報導)現在正是輪狀病毒流行的高峰期,輪狀病毒主要經由糞口途徑傳播,且少量病毒即可致病,傳染力極強,在台灣6歲以下的幼兒,更有高達98%都曾感染此病毒。因嬰幼兒免疫力十分低弱,即便勤洗手及注重飲食衛生也難以防範,最有效的預防方式仍是接種疫苗。有鑑於此,台北市衛生局自今年四月起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