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用藥解密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最重要!

糖尿病用藥解密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最重要!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全台糖尿病人口已達170萬,更是國人十大死因第4名。據統計,逾9成6是第二型糖尿病患,罹病主因是「胰島素阻抗現象」;國際研究證實,第二型糖尿病患服用糖尿病用藥胰島素增敏劑,能有效降低發生心肌梗塞、中風,以及腎臟衰竭,並能穩定控制血糖、血壓、降低壞膽固醇。醫師提醒,天氣漸冷,患者除了規律服藥外,更要做好飲食控制、少喝湯品,以免血糖、血壓失控,出現嚴重併發症恐致死。

糖尿病不只是高血糖!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聖安東尼奧醫學中心醫學系心臟科教授Eugenio Cersosimo強調,糖尿病不是單純的血糖疾病,高血糖會影響葡萄糖利用率減少、肝醣增加、脂解作用增強、胰島素分泌功能受損、腸促胰泌素作用減弱、昇糖素分泌增加、葡萄糖重吸收增加,以及神經傳導物質功能障礙,是一種胰島素阻抗的新陳代謝疾病。

Eugenio Cersosimo指出,糖尿病患者大多死於心血管疾病。據統計,6成5的第二型糖尿病死於心血管疾病,由於身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導致各器官功能失調及損害,包括眼睛、腎臟、神經及心血管系統,最終造成致命的併發症。然而,值得慶幸的是,根據PROactive研究結果發現,針對5238名患有第二型糖尿病且為大血管病變高危險患者,使用口服糖尿病藥胰島素增敏劑,可明顯降低心臟病所有致死率、非致死心肌梗塞,以及降低中風的風險達16%。

另外,PROactive-recurrent MI subgroup研究則發現,針對2445名曾經發生心肌梗塞的第二型糖尿病患,可降低再發率風險達28%、急性冠狀動脈併發症達37%,以及降低綜合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達19%,包括心臟病的死亡、非致死心肌梗塞、冠狀動脈血管再生及急性冠狀動脈併發症。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前理事長、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莊立民表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發生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遠高於一般人,而PROactive研究發現,服用口服糖尿病藥如胰島素增敏劑,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控制血糖、血壓,並增加好的膽固醇,降低三酸甘油酯,可延後患者永久施打胰島素的時間。另外,賓州大學與北加州凱撒醫療中心所做的KPNC十年流行病學研究也證實,服用此降糖藥與罹患膀胱癌無相關。

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副教授姜至剛則提醒,最近天氣變冷,民眾活動量減少、飲食攝取卻增加,尤其喜歡吃火鍋、喝補品保暖,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飲食控制,以免補品、湯品喝太多,導致鹽分攝取過量,容易水腫、血壓升高,補品吃太多也恐使體重上升,造成病情難以控制,而增加出現嚴重併發症風險,最好至醫院進行用藥調整,並規律服用藥物,定期量測血壓、血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89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名30多歲女性上班族,身材偏圓潤,立志想減肥戒掉喝含糖飲料,改用蜂蜜水取代,沒想到半年下來,體重仍然維持原本模樣,內心感到十分納悶,直到營養師李芷薇詢問過後,才發現她每天飲用2000~3000CC的蜂蜜水,這才適時提醒,雖然蜂蜜對人體相當有益,卻仍然含有糖分,每天攝取...

閱讀詳情 »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炎炎夏日即將來臨,許多人嚮往穿上短褲迷你裙,但因小腹或身體肥胖而卻步不前。在愛美心態的驅使下,民眾開始探詢各式各樣的甩肉秘訣,並進一步追求高CP值的減重方法來幫助回到窈窕身型,殊不知一昧追求減重的結果,容易使人忽略肥胖對身體真正帶來的危害,並造成溜溜球效應,導致前功盡棄。 喝水也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0歲男子,因平時無任何症狀,因此並無認真控制血壓,但上月卻突然出現癱軟、口齒不清等症狀,緊急就醫後,確診為腦中風,所幸經治療後,男子恢復良好。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內科張嘉為主任表示,許多人多以為冬天較容易誘發腦中風,但其實不只是在冬天,只要患有三高族群者,都為高...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除新冠肺炎外,台灣在愛滋防治上也同樣「超前部署」。截止2019年底,台灣愛滋防治已達到「88-92-95」,表現位居全球前段班,且新感染者人數已接連2年呈現下降趨勢。不過,根據最新的「愛滋認知大調查」顯示,不僅逾5成台灣民眾對愛滋仍普遍存在負面觀感,在滿分10分的正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