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用藥解密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最重要!

糖尿病用藥解密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最重要!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全台糖尿病人口已達170萬,更是國人十大死因第4名。據統計,逾9成6是第二型糖尿病患,罹病主因是「胰島素阻抗現象」;國際研究證實,第二型糖尿病患服用糖尿病用藥胰島素增敏劑,能有效降低發生心肌梗塞、中風,以及腎臟衰竭,並能穩定控制血糖、血壓、降低壞膽固醇。醫師提醒,天氣漸冷,患者除了規律服藥外,更要做好飲食控制、少喝湯品,以免血糖、血壓失控,出現嚴重併發症恐致死。

糖尿病不只是高血糖!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聖安東尼奧醫學中心醫學系心臟科教授Eugenio Cersosimo強調,糖尿病不是單純的血糖疾病,高血糖會影響葡萄糖利用率減少、肝醣增加、脂解作用增強、胰島素分泌功能受損、腸促胰泌素作用減弱、昇糖素分泌增加、葡萄糖重吸收增加,以及神經傳導物質功能障礙,是一種胰島素阻抗的新陳代謝疾病。

Eugenio Cersosimo指出,糖尿病患者大多死於心血管疾病。據統計,6成5的第二型糖尿病死於心血管疾病,由於身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導致各器官功能失調及損害,包括眼睛、腎臟、神經及心血管系統,最終造成致命的併發症。然而,值得慶幸的是,根據PROactive研究結果發現,針對5238名患有第二型糖尿病且為大血管病變高危險患者,使用口服糖尿病藥胰島素增敏劑,可明顯降低心臟病所有致死率、非致死心肌梗塞,以及降低中風的風險達16%。

另外,PROactive-recurrent MI subgroup研究則發現,針對2445名曾經發生心肌梗塞的第二型糖尿病患,可降低再發率風險達28%、急性冠狀動脈併發症達37%,以及降低綜合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達19%,包括心臟病的死亡、非致死心肌梗塞、冠狀動脈血管再生及急性冠狀動脈併發症。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前理事長、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莊立民表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發生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遠高於一般人,而PROactive研究發現,服用口服糖尿病藥如胰島素增敏劑,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控制血糖、血壓,並增加好的膽固醇,降低三酸甘油酯,可延後患者永久施打胰島素的時間。另外,賓州大學與北加州凱撒醫療中心所做的KPNC十年流行病學研究也證實,服用此降糖藥與罹患膀胱癌無相關。

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副教授姜至剛則提醒,最近天氣變冷,民眾活動量減少、飲食攝取卻增加,尤其喜歡吃火鍋、喝補品保暖,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飲食控制,以免補品、湯品喝太多,導致鹽分攝取過量,容易水腫、血壓升高,補品吃太多也恐使體重上升,造成病情難以控制,而增加出現嚴重併發症風險,最好至醫院進行用藥調整,並規律服用藥物,定期量測血壓、血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89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大家可曾想過在二十幾年前健保尚未開辦時,癌症患者是如何負擔龐大治療費用嗎?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柯博升理事長憶起當時,高昂的療程費用逼得許多患者需要賣車、賣房才得以接受治療,甚至經濟較為弱勢的人會直接放棄治療。根據癌登中心的統計,健保開辦前癌症患者五年相對存活率為4...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每年約有2成會發生急性惡化,一旦急性惡化,住院死亡率高達5成!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黃國棟醫師表示,該疾病發展初期難斷定,通常發現時已是後期,曾有一名6旬患者,初期診療都與一般氣喘患者無異,幾年後卻開始出現肺纖維化現象,確診時身體狀況已不佳。三大症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2010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醫療院所類 銀獎當肝臟無法正常運作,就需要進行「肝臟移植(簡稱換肝)」,常見需要換肝的疾病,包括猛爆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衰竭、肝硬化、B型、C型肝炎,或是肝癌等。但並非人人都適合肝臟移植,若肝臟嚴重受損,或身體有其他疾病無法負荷手術,就不建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週一(22日)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天氣將明顯轉涼,且時序亦將進入小雪時節,天氣逐漸寒冷。抗寒絕招 「慢、熱、起、穿、行」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長者們因夜間或清晨溫度較低,身體對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