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美國 FDA 公開醫療資料庫 趕上開放資料熱潮 | 健康達人網

美國 FDA 公開醫療資料庫 趕上開放資料熱潮 健康達人網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公共數據開放項目 OpenFDA 正式上線,提供開放性醫療資料庫給全民做查詢,最先推出的服務是藥物副作用的資料彙整,包含數百萬件提交給 FDA 的藥物不良反應和醫療過失記錄。在 OpenFDA 之前,這些數據雖也可獲得但難以應用。

數據來源主要是 2004~2013 年來自藥廠、醫療院所與一般民眾回報,總共有 360 萬筆的資料。根據最新的統計結果,男性最常見的副作用是「死亡」,第二則是「無效」;至於女性最常出現的副作用是「噁心」。

美國 FDA 公開醫療資料庫 趕上開放資料熱潮 健康達人網

雖然死亡被列為為最常見的副作用,但要注意的是由於數據龐大,因此統計的結果只是整體概況,不能套用在個人健康評估上面,FDA 表示,這份數據將做為藥物預警系統的資料庫,當某種藥物的副作用回報數增加,代表藥物可能出現問題,FDA 將採取相關行動。

網站上大部分的資料來自藥廠,但一般民眾也可以在網站上直接通報,或是以email 聯絡。雖然這些公開資訊的準確度與全面性還不是很清楚,但從呈現的數據可以看出一些有用的資訊:

1. 藥物副作用的通報數逐年上升,2004 年 1 月有 13,310 件,到了 2013 年 6 月,通報數上升到 43,259 件,在這十年中,以 2013 年 1 月通報數最多,超過 8 萬件。

美國 FDA 公開醫療資料庫 趕上開放資料熱潮 健康達人網

2.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如普羅芬(ibuprofen)與阿斯匹靈(Aspirin)所造成的嚴重副作用越來越常見,原因可能是這兩種藥物較廣泛使用,而非他們比其它藥物更危險。

美國 FDA 公開醫療資料庫 趕上開放資料熱潮 健康達人網

3. 雖然男性因藥物副作用導致死亡的通報數很高,但若拿女性做比較,人數差不多,男性為 63,225 件,女性約 6 萬件,女性在其它 8 個副作用項目的通報數較男性多,可能是因為男性副作用較少,或是這些副作用沒有嚴重到需要通報。

4. 若比較男女副作用通報數,男性明顯少很多,女性為 200 萬,男性為 130 萬,從資料可知道女性較常自己上網通報,男性則大多來自醫生和製藥公司。

根據 OpenFDA 的計畫,未來將陸續推出藥物回收與藥品標籤等公開資訊。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雙側全耳石脫位症 躺平轉頭就暈眩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暈眩」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重的話...

閱讀詳情 »

副總統陳建仁是國際公衛專家。(圖/取自陳建仁臉書) 優傳媒記者胡智凱/台北報導 我國副總統陳建仁是國際公衛專家,他今(6)日下午在臉書上用簡單數學講解隔離防疫的重要性,並向正在居家隔離的人們致敬。 陳建仁說自己日前和兩個外孫談起隔離的重要性,假設1個被感染的同學會傳給3...

閱讀詳情 »

▲(照/翻攝自劉真臉書)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標舞女王」劉真因心臟問題開刀,沒想到手術發生狀況,傳出先後靠葉克膜、心室輔助器搶治,甚至得等待換心,外界關注一直不斷,更有部分媒體幾乎天天以「知情人士透露」或「獨家」等方式報導其病情,甚至屢傳死訊,台北榮總今(6)日首度打破沈默,發出20...

閱讀詳情 »

資深媒體人黃智賢在臉書發文,提出6點批判陳時中。(圖/取自黃智賢臉書) 優傳媒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台灣新冠肺炎處置受到國際肯定,不過,資深媒體人黃智賢今(6)日在臉書發文,以「偉大的陳時中」為題,直指陳時中「說謊」、「隱匿疫情」,遭網友怒嗆、灌爆臉書。 中央流行疫情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