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美FDA:心房顫動新型抗凝血藥安全再提升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國內每年約有三萬人腦中風,其中每6人就有1人是因為心房顫動引起的!中山大學醫學院院長暨中山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翁國昌表示,因心房顫動引起的「多發性栓塞中風」會導致20%的死亡及60%的傷殘機會,再加上心房顫動導致的中風患者大多於中風一年後死亡,一直耗損龐大醫療資源及社會成本,因此「預防中風」已成為心房顫動治療的重要環節。在台灣患有心房顫動的人數約30-40萬人,患者以男性居多,與心房的退化有關,年紀愈大,發生率也愈高。此外,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或糖尿病也會加速心房組織的退化。

翁國昌進一步說明,心房顫動患者若要預防中風,最普遍使用的藥物是具抗血小板功能的阿斯匹靈及傳統抗凝血藥物warfarin。因warfarin劑量難以掌控及需要定期抽血監測,常讓患者疲於醫院往返,再加上有較高顱內出血機率,讓醫界對warfarin用藥安全有所顧慮,使用率普遍不高;因此有些患者使用阿斯匹靈預防。最近日本研究顯示,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並不能降低心房顫動所產生之腦中風,卻有增加腸胃道出血之風險,因此包含歐洲及美國心臟學會治療指引皆已不建議使用。

醫界一直為尋找更有效的抗凝血藥物而努力,2009年RELY研究的發表證實新型藥物dabigatran比warfarin更具有減少中風的效果,引起了一時熱烈討論。隨著新型抗凝血藥物陸續問市,目前已有更多藥物獲得健保給付,如dabigatran與rivaroxaban。

因所有抗凝血劑皆有出血風險,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針對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有做上市後安全性追蹤,結果已發表在3月《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翁國昌指出,根據FDA上市後安全性追蹤報告顯示,相較於傳統抗凝血藥物warfarin,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dabigatran能夠減少腸胃出血率50%以上、以及下降2/3顱內出血機率,顯示藥物安全性大幅提升,對於過去採取warfarin預防成效不佳患者,可提供另一項安全的治療選擇。

醫師提醒,新型抗凝血藥物的好處是不需監測,也少有飲食禁忌,但藥物半衰期較短,患者務必遵守醫囑按時服藥,切勿自行中斷服藥,以維持穩定的預防效果。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30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61歲男子,洗腎長達10多年,卻發生手臂腫脹一倍以上,並伴隨手指發黑,就醫檢查發現是中心靜脈阻塞。新光醫院心臟外科團隊利用人工血管覆膜支架,幫助患者開通阻塞的中心靜脈,手臂腫脹情況終於改善。 中心靜脈阻塞 手臂腫脹 收治個案的新光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林佳勳指出,該患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85歲的葉伯伯,有心臟衰竭病史,去年突然喘不過氣,就醫檢查確診為二尖瓣膜閉鎖不全。醫師考量患者年紀大,利用「經導管二尖瓣膜修補手術」,不需開胸、停止心跳,從鼠蹊部經食道即可修復二尖瓣膜。患者術後隔天能下床,大幅改善會喘的症狀,目前復原情況良好。 心導管檢查確診 收治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76歲的賴先生,右手食指突然冒出小黑點,經過一年時間,黑點擴大至手指,伴隨潰爛、疼痛情形,就醫確診罹患黑色素癌第4期,且腫瘤擴散全身多處器官,到院時只能臥床。他接受免疫療法後,9成癌細胞消失,如今也能自由行走。 免疫療法3個月 9成腫瘤縮小 收治個案的馬偕醫院癌症中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雙手萬能,生活大小事幾乎都需要靠雙手完成,但是你知道手上有多少細菌嗎?用餐前洗手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好習慣,許多人會選用抗菌洗手乳增加保護力,但如何才能正確洗手抵抗細菌,就讓保健專家來告訴你! 在外使用洗手乳的危機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陳俊榮表示,在外用餐多為填充式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