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肺腺癌治療存活期相近 「副作用」才是決勝點

肺腺癌治療存活期相近 「副作用」才是決勝點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吃完藥後我臉部、身上長滿痘子,曬到太陽都隱隱刺痛,根本不敢出門,我才會想自己減藥啊!」。這並非唯一的案例,因為肺腺癌患者除了要「存活」,他們更想要「生活」,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胸腔內科主任劉杜鎮嚴肅的說道。

近年來,隨著藥物的進步,許多晚期肺癌患者經由標靶治療妥善控制病情,肺癌整體存活期有逐年延長的趨勢。劉杜鎮主任表示,過去診斷出晚期肺癌,幾乎只能等待奇蹟,現在不同了,依患者的病況、癌細胞基因表現,量身訂製治療組合,有標靶藥物、化療、免疫療法等可以選擇,而標靶藥物對常見的基因突變療效差異不大,決勝點在於副作用。

副作用往往是肺癌患者最介意的。劉杜鎮主任表示,有不少患者因為副作用困擾而擅自停藥,一堆藥藏在房間抽屜裡,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再好的藥,沒吞下肚也是枉然」,後來病情進展快速惡化,想重新服藥也為時已晚,對主治醫師來說也增加救治挫敗感。

劉杜鎮主任說,國際癌症治療指引(NCCN guidelines)指出,肺癌存活率相關的指標「治療效果跟臨床實驗證據力」,在目前3 種肺癌第一、二代EGFR 標靶藥物,幾乎相當。三種標靶藥的差異在於藥物毒性與安全性。因此,不同標靶藥物,對生活品質可能有不同影響。

肺癌標靶藥物的主要副作用包括甲溝炎、口腔潰爛、腹瀉、臉部皮疹等。不同藥物副作用發生比例及程度有所不同。「國內首次針對肺癌患者做的生活品質調查,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治療肺癌,對患者癌後生活品質的衝擊最低。有四成以上患者的症狀,在胸悶、呼吸困難、及食慾不振等生活品質指標,在兩週內皆獲得改善。」劉杜鎮道。

曾有一位罹患肺腺癌第四期50歲男性患者,服用標靶藥物2 週後出現極大的副作用,頻繁的腹瀉嚴重影響工作表現,甚至無法外出遠行,即使調降劑量繼續服用3 個月,還是因為營養失衡體重驟降10%,病情雖控制,卻影響了對治療的信心。經建議改用副作用較低的第一代標靶藥物後,腹瀉獲得緩解,重獲治療信心。劉杜鎮說:「過去肺癌治療藥物選擇有限,醫師會著重在患者的疾病控制,現在標靶藥物療效差異不大,醫者父母心,我更聚焦在維繫對治療的信心及持續性。」

劉杜鎮主任建議,一旦標靶藥物出現難以承受的副作用,可主動與主治醫師討論,切莫擅自停藥,給癌細胞反撲的機會。標靶藥物不斷研發,活得愈久等到新藥的機會愈大,選擇副作用小、適合自己的治療藥物,抗癌之路未必一路陰霾難行,肺癌病人也能漫步蒼翠田野,欣賞藍天白雲。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3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35歲的王小姐,最近發現自己下午常眼睛疲勞、眼睛痠痛,今年9月更瘋狂追劇,3天內就熬夜把時下正夯70集宮鬥劇看完,雖然看完心滿意足,卻發現看近物變得吃力又模糊,造成上班時處理文書工作上的困擾。到大醫院眼科檢查後,沒想到竟然是老花引起!王小姐從小視力佳,求學時期同學們都在戴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衛生福利部公佈去年國人十大死因,其中癌症死亡人數為48037人,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8%,其中氣管、支氣管和肺癌死亡人數為9235人,佔39.3%,為十大癌症死因第一位;為了有效治療肺癌,臺中榮民總醫院整合性癌症中心偕同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中華民國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發表「2016-2018年院內卵巢癌數據報告」,結果發現,卵巢癌患者中同時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比率達25%,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卵巢癌有高度關聯性,此結果和國外知名期刊的研究極為吻合。醫師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務必長期追蹤,不要因為年輕或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進入秋冬季節,輪狀病毒正在發威;臨床上,有不少嬰幼兒因感染輪狀病毒,出現急性腸胃炎,不停嘔吐且無法正常進食;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醫師洪瑋勵指出,輪狀病毒是糞口路徑傳播,經由接觸到病童的手,或是病童接觸過的物體表面、經由呼吸路徑等傳染。感染輪狀病毒 水瀉症狀甚至長達3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