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研究:25%卵巢癌患者同時罹患子宮內膜異位

研究:25 卵巢癌患者同時罹患子宮內膜異位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發表「2016-2018年院內卵巢癌數據報告」,結果發現,卵巢癌患者中同時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比率達25%,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卵巢癌有高度關聯性,此結果和國外知名期刊的研究極為吻合。醫師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務必長期追蹤,不要因為年輕或腫瘤小而輕忽。

卵巢癌非中高齡女性專利 最年輕患者只有20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劉偉民主任表示,依據衛生福利部2015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卵巢癌確診年齡中位數為52歲,而北醫附醫最新院內數據則是48歲,較國外的年齡中位數63歲足足少了15歲,而且40歲以下年輕病患就佔了20%,最年輕的患者只有20歲,顯示台灣卵巢癌患者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

卵巢癌難察覺 年齡、腫瘤大小非罹癌關鍵  

劉偉民主任指出,許多人認為中高齡女性才需要注意卵巢癌,有些患者則擔心影響生育能力,小腫瘤暫時不治療先拚生孩子,但年齡、腫瘤大小並非罹癌以及癌症嚴重度的關鍵,腫瘤小也可能屬於晚期。

劉偉民主任強調,卵巢癌病程變化快、易復發,近三年報告顯示,六成卵巢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晚期患者的復發機率達四至五成;另外,三成患者是因為身體不適、又找不出病因,輾轉就醫才確診是卵巢癌,顯示卵巢癌「難察覺、難診斷」。

早期治療五年存活率達9成 卵巢癌擴增實境APP登場

劉偉民主任提醒,若在過去一年內出現腹痛、腹脹、易飽足、頻尿急尿感等情形應盡速就醫。而目前卵巢癌治療包括手術切除再搭配術後化療,以及標靶藥物,建議患者可依照年齡、癌症期別、生育需求,與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組合;雖晚期卵巢癌存活率低,但若能早期接受治療,五年存活率可提升至九成以上。

為提升民眾對於卵巢癌的認識,北醫附醫將於10月底在診間使用卵巢癌擴增實境(AR) APP與民眾衛教互動,透過創意十足的診間互動,讓更多女性認識卵巢癌並提早發現身體發出的警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9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茄子中含有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茄鹼。 過多食用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科學研究發現,未全熟的茄子中,茄鹼含量比成熟的茄子高。盛採期的茄子中茄鹼含量高,而快拉秧時採下來的茄子中茄鹼含量低。測定還發現,茄子皮顏色的深淺和茄子中茄鹼的含量有很大的關係,紫茄子的含量高,而綠茄子的...

閱讀詳情 »

  (僅為示意,來源) 家住贛榆區沙河鎮的芸芸(化名)可著實讓​​父母嚇得不輕,因手推車側翻,車子一側突出的鋼筋直插入坐在車裡的芸芸左後腦部,長約3釐米。接診的醫生膽大心細,這根「奪命針」被順利取出。   昨天下午,記者在市一院神經外科病房45床,看到2歲的芸芸頭上包著一圈紗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近幾年來,生育率下降,台灣女性晚婚的現像愈來愈嚴重,隨著生殖醫療技術成熟,加上媒體與女明星的推波助瀾下,凍卵熱潮掀起了一陣話題。 冷凍卵子雖然可以幫晚婚女性提供一個保存生育能力的新選擇,也須趁早做決定,中山醫院婦產科醫師李世民表示,卵子的品質會隨年齡增長而急速下降。 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最新2012年癌登資料顯示,肝癌發生率占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排名第三,其中B肝占60%、C肝占30%,且大多民眾未追蹤檢查,依據宜蘭縣衛生局調查發現,有14%的宜蘭縣民患有B型肝炎帶原。曾有一家陳姓兄弟,因母親為B肝帶原者,5人當中竟有4人為B肝帶原者,醫師強烈建議他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