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胎兒體重過輕或過重怎麼辦?|媽媽寶寶

胎兒體重過輕或過重怎麼辦?|媽媽寶寶

文/于靜芳 採訪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資深主治醫師兼產科病房主任黃建霈  化妝髮型、攝影/賓果邦尼兒童攝影 演出/維尼媽

 

懷孕時,媽咪多希望體重能增加在胎兒身上,一方面希望胎兒頭好壯壯,另一方面當然希望自己還是能保持好身材,如果吃得太少,怕寶寶體重過輕,但若是補過頭,不小心讓胎兒太大,除了可能代表媽咪身體有警訊之外,也可能會增加生產的風險,因此,如何適當控制孕期飲食,對準媽咪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胎兒體重過輕或過重怎麼辦?|媽媽寶寶

案例分享

宜慧於28週時進行例行產檢,明明體重已經增加20公斤,但是醫生估算胎兒體重後,卻發現胎兒體重過輕,遠比同週數的寶寶小了兩星期,讓宜慧好擔心寶寶是否不健康!而與宜慧同時期懷孕的小美,則剛好與宜慧的情況相反,醫師要小美控制飲食,因為胎兒已經過重了,加上小美的身型較為嬌小,過大的胎兒可能會影響生產過程的進展!小美擔心控制飲食無法提供胎兒足夠的營養,卻又怕吃了會讓胎兒體重直線攀升,生產時也只是苦了自己,究竟該怎麼辦呢?

 

我的胎兒體重正常嗎?

每次產檢都是孕媽咪們最緊張的時刻,深怕腹中胎兒不健康,究竟如何檢視胎兒正不正常呢?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建霈表示,胎兒體重主要是透過超音波監測後,藉由頭骨直徑(雙頂骨間距)、腹圍、大腿骨長度這三個參數所計算,一般誤差約200~300公克,例如估計胎兒體重為2,000公克,實際體重可能介於1,700~2,300公克。

黃建霈醫師進一步指出,根據統計數據,每週的胎兒體重都有平均的區間值,若是胎兒體重落於區間值的後10%,且小於同週數胎兒2週以上,就稱之為「胎兒過小或過輕」,反之,若胎兒體重落於區間值的前10%,且大於同週數胎兒2週以上,則稱為「胎兒過大或過重」。黃建霈醫師提醒,胎兒的頭圍僅差0.5公分,就相當於差距兩週的胎頭大小,實際上差異並不大,經評估後若只是稍微高於平均體重,孕媽咪其實也不需過於擔心!因此,若胎兒體重落於區間值的前20%~30%都是可接受的範圍,當胎兒體重落於前10%或後10%,就會建議孕媽咪要特別注意。

胎兒體重過輕或過重怎麼辦?|媽媽寶寶

胎兒大小與媽咪骨盆大小有關係嗎?

胎兒是否過大除了評估胎兒本身的體重之外,也必須評估母親的身型、骨盆腔大小等。黃建霈醫師表示,若是準媽咪的身材較高大,骨盆腔也會比較大,胎兒高大的基因較多,胎兒體重確實會比較重。若是以出生體重來看,亞洲多半將出生體重高於4,000公克的寶寶定義為巨嬰,需視孕媽咪骨盆大小來決定生產方式。

一般而言,臨床上若是同樣4,200公克的胎兒,如果孕媽咪屬於155公分以下的嬌小身材,骨盆會比較小,為避免生產困難或產後大出血,通常不建議自然產,但170公分以上的孕婦則比較有機會能自然分娩。若依胎次來看,第一胎來說約有4成的媽咪無法自然產,第二胎以上則約有2成的媽咪無法自然產。基本上,在懷孕初期時即會內診並且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以了解骨盆腔結構,到了懷孕後期近生產階段,也會再了解子宮頸擴張程度及胎兒大小和骨盆腔的適配性,以評估胎兒對孕婦來說是否過大,可否選擇自然產。

胎兒體重過輕或過重怎麼辦?|媽媽寶寶

胎兒過輕或過重的原因與風險

黃建霈醫師表示,胎兒過輕或過重的原因很多,當胎兒體重過輕時,有可能是寶寶先天性心臟病、染色體異常,或是媽咪的胎盤有問題等種種因素所造成,也較容易有流產、合併早產,或寶寶出生後的體溫難以維持等風險。而胎兒體重過重的主因,有可能是媽媽吃太多、體重增加過快或肥胖、家族遺傳、妊娠糖尿病等因素,不僅會讓媽咪生產過程困難,導致產道裂傷、肩難產、產後大出血等風險之外,寶寶出生後也可能心肺負擔大、代謝異常,併發昏迷、血糖過低、呼吸窘迫等症狀。

黃建霈醫師表示,巨嬰進行自然產,容易造成「肩難產」,意即頭部已順利通過產道,但肩膀卻卡住,時間久了,胎兒容易缺氧,特別是因妊娠糖尿病造成的胎兒過大,因這樣的胎兒胸圍會比頭圍來得大;此外,胎兒過大會增加剖腹產的機率,且產後大出血的機會也會大增;而血糖過高的孕婦,甚至會提高產後傷口感染的風險,以及增加日後罹患糖尿病的機率。

胎兒體重過輕或過重怎麼辦?|媽媽寶寶

 

 

※原文刊載於2013年1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統計,國人每五分鐘就有一人罹患癌症,高精準度的癌症基因檢測需求越來越大。國內基因檢測業者行動基因推出「廣泛型癌症基因檢測」,利用尖端基因檢測技術及專業生醫與生物資訊分析,為晚期癌症病患找尋用藥選擇。該項檢測獲得2018年國家新創獎殊榮,目前正申請美國FDA IVD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晚婚晚育壓力大 「孕」氣不好這樣治新生嬰兒好可愛,但是現代社會晚婚晚孕,工作壓力大,每六對生育年齡夫妻就有一對面臨不孕困擾。不孕問題有三分之一出自男性,可能是精子品質、數目、活動力不足;另外三分之二可能跟女性子宮、輸卵管及卵巢功能異常有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不論是「棉花糖女孩」或「肉肉女」,都已成為豐腴女性的代名詞,但有時也會與某些疾病有關,例如不孕症便是。中醫診所院長林襄穎醫師表示,前來尋求不孕症治療的女患者當中,有大約四分之一是屬於體重過重,而明顯肥胖者也比比皆是,例如患者林小姐體重有70...

閱讀詳情 »

對乳癌病友來說,每一次回診檢查,都是帶著一顆不安的心,忐忑以對。萬一發現乳癌復發、轉移,無一不感到晴天霹靂,想到要再重新開始接受漫無止境的治療,就腿軟,到底為什麼無法擺脫罹癌的陰影,而感到心灰意冷?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副院長郭耀隆醫師說:「隨著治療的進展,乳癌越來越有機會,可以和平共存。但什麼時候會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