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腦麻兒運動障礙多 「行穩穩」照護更靈活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腦性麻痺孩子均有運動神經障礙並伴隨其他障礙,因此稱為多重障礙,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統計,其中大約有二成五的腦麻兒智力正常,甚至會有優異的表現;家長只要能加倍的關心與耐心對待,並給予不斷的復健運動,在未來的歲月中,腦麻兒仍然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為你的生活添加許多歡樂及笑聲。

腦性麻痺兒復健應融合在居家生活

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理事長卓碧金表示,人腦非常精密,腦性麻痺的孩子其實是可以經由復健及訓練,而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復健運動應該要從小就做起,且應以優勢能力帶動弱勢能力,若將醫院的復健治療,融合在家庭生活中進行,復健效果更佳,所謂不斷練習才能更臻完美。

卓碧金理事長指出,家長對於腦性麻痺兒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而且家庭生活上的復健運動,應該要更重於醫院。由於腦性麻痺的症狀非常複雜,常伴隨其他障礙且有輕、中、重之別,除此之外,還分別有高張、低張、混合等類型,因此,及早的復健就相形特別重要。

0-6歲即應進行體能復健

所以,腦性麻痺兒在0-6歲時期,最重要的就是得進行物理及職能的復健;卓碧金理事長說,復健也因孩子的各別差異在訓練項目上有所不同,有的孩子需要做背部的支撐,有的得要做手部的放鬆,還有是得做站立訓練…等,對於高張力的腦麻患者而言,拉筋更是重要的過程。有些腦性麻痺孩子在進行行走訓練時,可以借重步態訓練器,藉此,可以讓患者及訓練者事倍功半。

腦部細胞可藉由復健訓練達到取代原先作用的功能,腦性麻痺兒的訓練,亦是如此;卓碧金說,任何訓練及輔具使用都須經過物理治療師的評估,目前多項輔具政府均有補助,輔具還包括生活輔具、移形輔具還有醫療輔具…等。

及早規畫 讓腦麻兒能生活自理

很多腦性麻痺兒的家長常會自問「為何是我?」,甚至會因此而夫妻失和及其他問題;卓碧金理事長指出,隨著孩子的成長,會出現各種問題,也讓許多家庭心力交瘁。當孩子小的時候,多數家長只知道復健的重要,但是年紀漸長,又有教育、人際、就業…等問題,所以家長都需要及早了解及規畫,建議參與家長團體,吸取過來人的經驗。

卓碧金理事長強調,對於腦性麻痺兒的照顧,不只是要他們能走,而是要有系統及有計畫的目標,至於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他們能夠「生活自理」,而且要不間斷的去執行,必須要針對每一階段提前準備,才能不斷進步!

腦性麻痺兒要跨出生理的第一步,需要每天做復健,遑論心理的跨出;最好的復健室將醫院所作的復健放在生活的細節中,價格不貲的設備可以在醫療、早療單位使用,簡易的復健器材可以向台北市私立同舟發展中心免費借用。

科技小知識

目前國內跑步機業者岱宇國際研發出可居家使用的「行穩穩健走機」,不但機身結構、符合運動學的偵測感應,可讓腦麻兒練習步伐從小步到大步,並有啟動速度穩定而緩慢的設計,以及預防傾倒的安全座椅;該公司為充分協助民眾減輕負擔,還推出租賃方案,家長可自選擇租賃期限,不用花大錢買下設備,讓復健費用盡量用於實際的醫療上。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64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秋冬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一旦急性發作很容易送命!心血管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2位,每年有近2萬人死亡。究竟如何預防呢?營養師建議,日常飲食應少鈉鹽,另外,也可搭配得舒飲食,更能有效控制血壓,有助預防罹患心血管疾病。 得舒飲食改善高血壓 得舒飲食是什麼呢?台大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常吃加工食品,小心罹患大腸癌。美國一項動物實驗發現,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乳化劑」(Emulsifiers)可能改變腸道細菌生態、促使腸道產生發炎反應,進而增加大腸癌風險。 乳化劑 增加發炎反應 舉凡好吃的麵包、蛋糕、冰淇淋,總少不了乳化劑。研究作者表示,乳化劑是一種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每個人都有打嗝經驗,從剛出生不久的小嬰兒到老年人,都有可能發生;通常打嗝只是暫時性,但是卻有人是一直打嗝打不停,有的情況是二、三個月,甚至有長達半年、一年的頑固性打嗝。醫師指出,持續性及頑固性打嗝,有可能是因為類固醇惹禍,只要停藥就可以獲得改善。 感冒及關節痠痛 會用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一名年約55歲的男性,由於菸齡超過20年且長期咳嗽,平時走路或爬樓梯經常覺得呼吸困難,初期以為是抽菸加上年紀大了才產生的自然老化現象,在輕忽症狀的同時,卻在某日因為呼吸困難至急診就醫,並進一步確診為俗稱「菜瓜布肺」的特發性肺纖維化後,因為疾病的「急性發作」來勢洶洶,導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