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自己一人出門透氣遠足 該如何在戶外活動中保持安全?

自己一人出門透氣遠足 該如何在戶外活動中保持安全?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一個人前往的公園或樹林小徑遠足,該如何在戶外活動中保持安全?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傳染病專家、埃斯珀醫學博士(Frank Esper)提到,在戶外運動有好處多,大自然和新鮮空氣能放鬆並減輕壓力,但是在公共場所需要保持謹慎,並了解該處在何時變得擁擠,避免人潮擁擠時前往,以減少新冠感染的風險。

出外公園散步 保持社交距離

埃斯珀醫學博士表示,待在家中時間變長,出外公園遛狗、慢跑或散步是非常好的,但需要留意的是,如果與家庭成員、鄰居或朋友一起步行或遠足時,記得至少需要保持約1.8公尺的距離。此外,戶外活動應避免足球或橄欖球運動等身體接觸的活動。美國疾病預防中心表示,已完全接種疫苗的人,在室內和室外活動對完全接種疫苗者的風險最小,因此遵循的社交距離是最重要的。

公園人潮擁擠 另外找時間前往

埃斯珀醫學博士說,當公園人潮擁擠時,建議等候一段時間後再外出。若是公園或小徑擁擠,無法與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交距離時,最明智的做法是繼續前行或另找時間參觀。在前往公園之前,請確保已準備充足水和零食,並避免在商店停留、使用公共廁所或是觸摸公園長椅,記得外出前後要洗手或使用洗手液,請參觀附近的公園並仔細計劃郊遊行程,思考哪些地點會在何時變得擁擠。

此外,特別是在病例較多的地方,有一些國家公園、海灘和其他戶外區域會關閉,在出發之前,多了解相關指南,保持安全的距離。請記住疫情變化快速,及時了解指南重要,才能充分了解情況。

戶外跑步和騎車 記住6個提醒

新冠疫情期間,想要外出呼吸新鮮空氣,埃斯珀醫學博士提供跑步者和騎自行車者一些建議:

1. 仔細選擇您的路線,以避免交通繁忙的地區。

2. 盡量在人行道或小徑上跑步或騎行,避開繁忙的道路,以減少發生事故的機率。

3. 請注意觸摸的表面。例如觸摸按鈕時使用肘部而不是您的手。

4. 記得帶上你的運動水壺或食物,這樣就不必有其他有任何接觸。

5. 盡可能與經過的人們保持至少約1.8公尺的距離,並確保在經過時給予適當的通知,以免讓某人措手不及。

6. 保持良好的社交距離,比如帶狗去散步、騎自行車或沿著你一直想去的跑道上跑步。

【延伸閱讀】

職場疲乏、身心焦慮 精神充電首選花蓮

戶外運動戴口罩 我該注意些什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3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個案又增一例!南部一名3歲男童,起初出現發燒、喉嚨痛及口腔潰傷等症狀,就醫診斷為疱疹性咽峽炎,其後因高燒、雙手疼痛及四肢無力等重症前兆病徵,再度就醫治療,因併發中樞神經感染、急性無力肢體麻痺,診斷為腸病毒併發重症,目前症狀已改善出院。腸病毒疫情升溫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新生兒黃疸在新生兒身上普遍可以觀察到。黃疸的發生是因為體內膽紅素濃度上升而表現,而膽紅素是血紅素代謝過程的產物,依照每個嬰兒的代謝能力和相關身體狀況會有所差異。正常的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不應該有黃疸,出生後第2、3天逐漸上升,在第5天左右到達最高值,第2週開始下降。非正常、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年來新興毒品氾濫,根據衛福部食藥署107年10月統計,藥物尿液檢驗陽性率前三名分別為,甲基安非他命(33.3%)、愷他命(26.3%)以及嗎啡(7.0%),其中青少年又以施用三級毒品K他命為主;臺南市衛生局指出,一旦造成急性中毒,不僅會出現噁心嘔吐、視覺模糊、影像扭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盈淑報導】台灣人嗜手搖飲料,學生族群更是人手每天一杯,更甚者將手搖飲替代開水度日;一名男大生因腹痛就醫,經檢查發現泌尿道「結石纍纍」,問診時供稱每天手搖飲至少3杯,並自認為可取代開水、獲得足夠水分補充。足量飲水 確保泌尿科健康安南醫院泌尿科林育緯醫師表示,市售飲料某些含磷酸鹽、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