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自己一人出門透氣遠足 該如何在戶外活動中保持安全?

自己一人出門透氣遠足 該如何在戶外活動中保持安全?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一個人前往的公園或樹林小徑遠足,該如何在戶外活動中保持安全?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傳染病專家、埃斯珀醫學博士(Frank Esper)提到,在戶外運動有好處多,大自然和新鮮空氣能放鬆並減輕壓力,但是在公共場所需要保持謹慎,並了解該處在何時變得擁擠,避免人潮擁擠時前往,以減少新冠感染的風險。

出外公園散步 保持社交距離

埃斯珀醫學博士表示,待在家中時間變長,出外公園遛狗、慢跑或散步是非常好的,但需要留意的是,如果與家庭成員、鄰居或朋友一起步行或遠足時,記得至少需要保持約1.8公尺的距離。此外,戶外活動應避免足球或橄欖球運動等身體接觸的活動。美國疾病預防中心表示,已完全接種疫苗的人,在室內和室外活動對完全接種疫苗者的風險最小,因此遵循的社交距離是最重要的。

公園人潮擁擠 另外找時間前往

埃斯珀醫學博士說,當公園人潮擁擠時,建議等候一段時間後再外出。若是公園或小徑擁擠,無法與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交距離時,最明智的做法是繼續前行或另找時間參觀。在前往公園之前,請確保已準備充足水和零食,並避免在商店停留、使用公共廁所或是觸摸公園長椅,記得外出前後要洗手或使用洗手液,請參觀附近的公園並仔細計劃郊遊行程,思考哪些地點會在何時變得擁擠。

此外,特別是在病例較多的地方,有一些國家公園、海灘和其他戶外區域會關閉,在出發之前,多了解相關指南,保持安全的距離。請記住疫情變化快速,及時了解指南重要,才能充分了解情況。

戶外跑步和騎車 記住6個提醒

新冠疫情期間,想要外出呼吸新鮮空氣,埃斯珀醫學博士提供跑步者和騎自行車者一些建議:

1. 仔細選擇您的路線,以避免交通繁忙的地區。

2. 盡量在人行道或小徑上跑步或騎行,避開繁忙的道路,以減少發生事故的機率。

3. 請注意觸摸的表面。例如觸摸按鈕時使用肘部而不是您的手。

4. 記得帶上你的運動水壺或食物,這樣就不必有其他有任何接觸。

5. 盡可能與經過的人們保持至少約1.8公尺的距離,並確保在經過時給予適當的通知,以免讓某人措手不及。

6. 保持良好的社交距離,比如帶狗去散步、騎自行車或沿著你一直想去的跑道上跑步。

【延伸閱讀】

職場疲乏、身心焦慮 精神充電首選花蓮

戶外運動戴口罩 我該注意些什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3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蔡孟泓報導) 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每年奪走上萬條寶貴的國人生命!健保今年開放8000位C肝口服新藥給付名額;不過,有一名C肝患者,來不及等到健保給付口服新藥,就因罹患肝癌去世。 等不到C肝新藥給付 肝衰竭去世 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吳明順指出,這名52歲的C肝病患,1...

閱讀詳情 »

TEXT/Bella.tw儂儂 PHOTO/instagram @ fuminokimura_official 日劇《真命天菜》找來山下智久與龜梨和也二大男主角共同飆戲,這也是繼《改造野豬妹》之後,兩人再度同框小螢幕。而女主角木村文乃當然也是備受關注,她經常親自料理營養又可口的早餐,還在insta...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未來睡眠檢查在家可以進行!陽明大學領先全球,首創「全無線貼片式多頻道睡眠生理記錄儀」雛形機,只要在全身貼上5個貼片,即可透過無線方式記錄多重生理訊號,預計最快2年內,民眾就能在家進行睡眠檢查。傳統睡眠紀錄儀器 使用方式限制多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統計,全台每10人就有1人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雙腳無力聽信偏方吃草藥 恐延誤就診時機陳秀玉(彰化市、67歲),從事廚房事務工作,而從去年2016年10月起左側胸部下方開始有麻木感,雙下肢內側嚴重麻木、走路漸漸無力,尤其是從坐姿要站起來時,需要站一會兒才能步行,下樓梯相當困難且需扶把手『倒退嚕』,且走路無法超過10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