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藉由肌膚了解腸子的年齡

病人初診時,我觀察病人的臉就可以知道他的腸相好或不好。因為,根據我的經驗,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的人腸相也不佳。實際上,腸相與人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人相好的人腸相也佳,反之,腸相不佳的人臉色也不好。先請大家不要誤會,這裡所說的「人相」,非指人品的好壞,而是指皮膚的狀態、臉色、表情、眼睛的光輝等。很多人隨著年紀增長,肉體也逐漸衰老,因此常認為看起來衰老乃是無可奈何的事。

不過,何種程度的衰老是在「無可奈何」的範圍之內呢?確實,肉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不論看起來多麼年輕,過了七十歲也不可能像二十歲。不過有人看起來可年輕一、二十歲,相對的,也有人看起來老了一、二十歲。

我們認為一個人「是否與實際年齡相當」的感覺未必準確,因為這是需要與周遭的人相比,並依靠經驗來判斷的曖昧感覺。而且,並沒有一個基準可供衡量是否與實際年齡相當。或許看起來五十幾歲的樣子,其實是一個人七十歲時應有的形態。

那麼,「看起來年輕的人」與「看起來衰老的人」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我們看到一個人,判斷他是否年輕的最大關鍵就是「皮膚」。因為,皮膚緊繃、滑潤是年輕的象徵,希望永遠年輕的女性最介意的也是黑斑、皺紋、鬆弛等皮膚的衰老。

腸相與人相有密切關係的原因也在於此。腸相惡化時,外觀能看到的部分,變化最明顯的就是「皮膚」。我想女性們都知道,如果長時間持續便秘,會引起青春痘、皮膚粗糙等皮膚的問題。腸子是消化與吸收食物的器官。腸子如果健康,身體所需的營養可以充分吸收,食物的殘渣和腸內產生的毒素都可隨著糞便排出。但是便秘時,這些毒素無法完全排出。於是,積在腸內的毒素為了找尋出口而從腸壁流入血管,並經由血管送至全身。最後雖然會從皮膚的汗腺排出體外,但在此同時也會傷害皮膚。這就是便秘引起各種皮膚問題的原因。

換言之,便秘引起的皮膚問題,原因出自於積在腸內的毒素。這種便秘與皮膚粗糙的關係,說明了腸子與皮膚之間的密切關係。食物是很多過敏性皮膚炎的過敏原,已知提高腸子的免疫機能可以治好皮膚炎。腸子有問題的人,皮膚必然有某些症狀。同樣的,皮膚問題並非外在因素引起的人,腸子也可能有某些問題。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的人,顯示腸子也比實際年齡衰退。

百歲以上人瑞的腸相如何?腸子若比實際年齡衰老,壽命也會縮短。提到腸相的好壞與壽命有密切關連時,或許有人認為腸相必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惡化,最後變硬而逐漸走向死亡。但事實並非如此。當然也有人因腸相惡化、罹患疾病而死亡,這些人的腸相絕對不佳。但是,能安享天壽,最後因衰老而死亡的人,很多人腸相意外的美麗。

我曾檢查過很多高齡者的胃腸,腸相不佳的人壽命大多以八十五歲為限,最高亦不過九十歲。卻沒見過腸相不佳,壽命還能超過百歲的人。我檢查過的胃腸最高齡為一百零五歲,這名病人的腸子柔軟而美麗。腸相不佳的人幾乎活不過九十歲,我認為這是個很有趣的資料。因為這顯示了腸相不佳者的壽命極限。

現在的醫學認為人類壽命的極限大約為一百二十歲左右。整體而言,百歲以上的人瑞腸子都很美麗。換言之,他們因為腸子美好,所以能夠長壽。前著《不生病的生活˙實踐篇》中曾提到為什麼有老菸槍能夠活到九十歲。書中敘述:「一般認為九十歲已算長壽,但如果這個人不吸菸,一定能活得更久。」長期持續某一種有損健康的飲食習慣或生活習慣,他的壽命或許就以此為極限。

但請不要誤以為能活到九十歲已經足夠,就飲酒、吸菸或毫無節制的吃自己愛吃的食物。不論飲食或生活習慣,即使完全相同,但身體受到的傷害卻因人而異。例如,潰瘍性大腸炎和克隆氏症的發病,根據過去的臨床經驗和病人的飲食經歷,我確信與乳製品,特別是牛奶的攝取過量有關,但是還無法肯定到底攝取多少的量才會發病。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承受度有相當大的差異。

就如同吸菸的人不會全部罹患肺癌一般,有人每週只喝一、兩杯牛奶就發病,也有人每天喝一公升卻安然無恙。可知個人的差異有多大。 雖然有個人的差異,但是如果長時間持續容易消耗酵素的飲食或生活習慣,還是無法避免對身體造成傷害。即使是年輕人,若養成對腸子造成負擔的飲食習慣或會消耗酵素的生活習慣,仍會加速腸子的老化。實際年齡僅三十歲的人,腸子的年齡有可能高達七十歲以上。

只是年輕時奇妙酵素(可稱為酵素的原型)的恢復能力較高,比較不會出現肉眼可見的老化現象而已。但過了中年之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生產量降低,不但腸子的老化加速,而且老化現象會很快的擴至全身。若要避免發生這種現象,平時注意保持腸子的健康狀態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美麗、健康可以同時擁有!國內首創醫美集團結合健檢診所,攜手推出「一站式醫美健管服務」,由50位醫師、營養師量身打造客製化醫療服務,提供民眾全方位的健康管理,由內而外找回美麗、健康。台灣醫療水準亞洲第一 醫美集團執行長薛博仁指出,台灣醫療水準亞洲第一、全世界第三,全球前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卵巢癌治療以手術、化療為主,當患者接受化療時,不是所有人都對化學藥物有反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部長劉偉民指出,卵巢癌患者當中,每5人就有1人對化療藥物沒反應、所以預後較差,主要原因可能在於,選擇用的化療藥物「亂槍打鳥」所導致。卵巢癌治療 以手術、化療佔大宗根據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永齡健康基金會宣布,未來十年將免費提供國人乳癌、血癌患者進行基因檢測,作為臨床研究計畫之用,期望了解癌症成因、找尋突破治方案。醫師表示,國人的乳癌基因與西方人不同,分析基因有助找出抗癌新方法。7大醫學中心 率先提供基因檢測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發起「永齡華人抗癌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平面媒體報導,有民眾為舒緩眼睛疲勞,採用針灸療法,結果造成視網膜破洞,視力從1.0降到0.1,引起不少人對針灸產生恐慌!對此,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旺全強調,針灸是安全、有效且副作用低的醫療方式,若穿刺視網膜,患者當下就會感到劇痛,呼籲民眾不要以訛傳訛。 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