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蘋果吃不對等於“自殺” !

蘋果吃不對等於“自殺” !

導語:蘋果富含多種有益健康的營養素,飲食保健功效不勝枚舉,受到全世界人們的喜愛。但澳大利亞“完美健康”網站近日刊文提醒,吃蘋果別啃得太狠,因為果核含有氫氰酸,不利健康。

蘋果吃不對等於“自殺” !

蘋果吃不對等於“自殺”

眾所周知,蘋果富含維C、維E、多酚和黃酮類物質,它們都是天然抗氧化劑,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尤其有效。蘋果的含鈣量比一般水果豐富得多,可幫助代謝掉多餘鹽分,有助減肥。

但是蘋果核中含有氫氰酸卻少有人知。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蘋果核含有少量有害物質——氫氰酸。氫氰酸大量沉積在身體,會導致頭暈、頭痛、呼吸速率加快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昏迷。

但也不必過分擔心,蘋果中的氫氰酸主要存在於果核,果肉裡並沒有。需要提醒的是:吃蘋果時習慣啃到果核,雖不會馬上導致中毒,但長期這樣吃,的確對健康不利。

蘋果的潛在殺手之一:催紅素增色

現在人們常抱怨“吃水果沒有水果味了”,因為有很多水果在生長過程中,過量使用催長素、催紅素、膨大素,或者存放中過量使用防腐劑,甚至出售中也使用著色劑、打蠟、漂白染色等,藉此滿足消費者“以貌取果”的心理,這些有毒水果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的公害。

食用蘋果的危險:膨大素催個,催紅素增色,防腐劑保鮮。過量使用膨大素、催紅素、防腐劑會傷害肝臟。零售果販還會給蘋果打上工業石蠟,目的是保持水分,是果體鮮亮有賣相。

蘋果吃不對等於“自殺” !

蘋果皮上的蠟

蘋果的潛在殺手之二:蘋果皮上的蠟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應該選擇連皮吃蘋果,因為與果肉相比,蘋果皮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質。其實,蘋果皮上的蠟主要分成以下三種:

一是蘋果表面本身帶有的天然果蠟,這是一種脂類成分,是在蘋果表面生成的植物保護層,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微生物、農藥等入侵果肉,起到保護作用,這是無需去除的。


第二種,是一些進口蘋果人工加上去的食用蠟,這種“人工果蠟”其實是一種殼聚醣物質,多從螃蟹、貝殼等甲殼類動物中提取而來。這種物質本身對身體並無害處,其作用主要用來保鮮,防止蘋果在長途運輸、長時間儲存中腐爛變質。要去除這層蠟也很簡單,直接用熱水沖洗即可去除。

第三種則是工業蠟,其中所含的汞、鉛可能通過果皮滲進果肉,給人體帶來危害。辨別方法是:用手或餐巾紙擦拭果皮表面,如能擦下一層淡淡的紅色物質,就可能是工業蠟了。

 

蘋果營養價值高,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酸類物質。

據專家介紹,吃蘋果不宜過快。如果在嘴裡咀嚼的時間比較長的話,便可以分泌出更多的唾液和胃液,從而有利於促進人體對蘋果營養元素的吸收和消化。從營養學的角度講,我們並不提倡'狼吞虎咽'的吃法。對於胃腸道不大好的人,尤其需要注意吃蘋果的速度問題。吃得過快,很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引發身體不舒服的感覺。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根據衛福部調查研究顯示,糖尿病盛行率為11.8%,全台大約有227萬名糖尿病患。除了口服降血糖藥之外,也有針劑胰島素注射可治療;尤其是近年來醫藥發達,有很多新藥效果更好。醫師則是提醒,糖友若是口服降血糖藥的反應不好時,就應該要接受胰島素針劑治療。 已有一週打一針的胰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自從食安風暴後,大家都很注意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最近就很流行吃五穀雜糧,尤其是原住民所種植的穀物,特別引人注目;而在南投埔里所生產的紅麥米,由於有優質脂肪及高度的蛋白質,就很受到民眾喜愛,而若是能將紅麥米發芽後再烹煮,則更具營養價值。 紅麥米由南投埔里原住民栽種 紅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Pokémon GO」精靈寶可夢手遊引進後,在公園、走道,甚至警察前,經常可見一群男女老少群聚為成為神奇寶貝大師而努力,低頭緊盯著手機螢幕,指頭不斷往上滑動來抓寶,醫師提醒民眾,別小看滑手機的小動作,反覆動作可能會引發肌腱炎等身體傷害,呼籲「寶迷」應適度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