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術後噴藥及洗鼻腔 防慢性鼻竇炎反覆發作

術後噴藥及洗鼻腔 防慢性鼻竇炎反覆發作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噴嚏打不停、鼻水流不止、鼻塞,甚至是膿鼻涕,許多民眾搞不清楚到底是過敏、感冒還是鼻竇炎。台南市立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王鐙慶醫師表示,出現鼻塞、膿鼻涕、臉部壓痛,症狀持續大於12週,很可能是慢性鼻竇炎,絕不可輕忽。若延誤就醫,可能會波及鼻竇鄰近的器官引起併發症。

手術改善鼻竇引流孔道

一名47歲男性因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雙側鼻塞、嗅覺異常及間歇性眉間與雙側額頭鈍痛。經診療發現,鼻腔被息肉堵塞且充滿黏液,又因反覆手術造成鼻竇口斑痕化及慢性骨炎,嚴重窄化引流通道。手術清除息肉及磨除發炎骨頭,改善鼻竇引流孔道。且檢體發現息肉中呈現嗜酸性球浸潤,因此給予口服類固醇以控制發炎。並加強術後衛教,提醒規律噴藥及沖洗鼻腔。病患術後12週後黏膜恢復正常,追蹤至一年無復發現象。

症狀類似但仍有不同處

過敏性鼻炎、一般感冒、急性或慢性鼻竇炎都有鼻炎症狀。王鐙慶醫師表示,過敏性鼻炎最典型表現是鼻部或眼睛搔癢、打噴嚏、鼻塞,不會發燒,也沒有喉嚨痛或肌肉痠痛等症狀。一般感冒會有鼻塞、水狀透明鼻涕、鼻水倒流及喉嚨痛等症狀,一般7天內逐漸好轉。倘若症狀5天後逐漸加重,甚至10天未能痊癒且出現膿鼻涕或是臉部壓痛,就可能合併細菌感染引發急性鼻竇炎。而慢性鼻竇炎是指鼻竇炎的症狀持續超過12週。

術後照護才是療癒的開始

治療慢性鼻竇炎至少需進行最大藥物治療3個月,若效果不彰再考慮手術。手術目的在於重塑鼻竇的引流管道,提升噴劑藥物分布,與提升洗鼻效果以避免細菌移生。慢性鼻竇炎和氣喘一樣,除了靠醫師診斷治療,更仰賴病患養成良好的藥物順從性。手術不是治療的終點站,術後照護才是療癒過程的啟程。

延誤就醫恐波及鄰近器官

王鐙慶醫師強調,慢性鼻竇炎症狀和感冒相似,容易被輕忽,若延誤就醫,可能會波及鼻竇鄰近器官。如引起顱腦內的各類併發症、壓迫視神經導致失明或是支氣管炎…等併發症,不可輕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7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年節將至,大掃除是令人頭痛卻又必須完成的難題。除了如何把經歷一年使用而凌亂不堪的物品整理、收納外,東西太多、空間不夠,把不需要物品丟棄的「斷捨離」,更是讓許多人困擾萬分。學習了各種「整理術」還是無法成功斷捨離嗎?諮商心理師林士傑提供一些心理學概念,教大家成功戰勝大掃除!...

閱讀詳情 »

八大綜合台「WTO姐妹會」邀家庭科醫師洪暐傑到節目中「看診」,解決新住民在台灣生活遇到水土不服問題。來賓徐小可笑稱:「我身體很健康,只是很容易受孕!」逗趣表示,不常看家醫科,比較習慣看婦產科! 現場醫師在節目中強調喝水的重要性,徐小可分享曾檢查出有腎結石,那時醫生便提醒要多喝水,她回想情況:「可能結...

閱讀詳情 »

木耳薑汁燒肉片 材料 黑木耳絲⋯⋯ 100g 里肌肉片⋯⋯ 200g 蒜頭⋯⋯ 2 顆 洋蔥絲⋯⋯ 30g 紅蘿蔔絲⋯⋯ 30g 橄欖油⋯⋯適量 蘋果泥⋯⋯ 20g 香菇醬油⋯⋯適量 青蔥⋯⋯ 1 支 薑泥⋯⋯ 10g 米酒⋯⋯少許   作法 鍋中加入橄欖油、蒜片、洋蔥絲、紅蘿蔔絲,以中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志遠/台北報導】66歲的張先生是1名退休高中老師,因排尿不順和夜尿問題到泌尿科就診,發現PSA(攝護腺特定抗原)指數異常,進一步切片檢查確診為攝護腺癌T2a期,僅單側有惡性腫瘤。張先生選擇海福刀無創標靶治療,且採局部治療,保留攝護腺旁的神經叢,因無傷口、恢復迅速,勃起功能幾乎無影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