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視覺青春殺手眼袋 擺脫年老幻覺

視覺青春殺手眼袋 擺脫年老幻覺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眼袋非老年專屬

你是否也以為「眼袋」是中老年的特產?其實不然,有些人年輕時就已經出現眼袋了!整形外科醫師指出,年輕人出現的眼袋類型,通常是先天性眼眶內脂肪堆積過多,脂肪易突出於眼眶外形成眼袋;而後天形成的眼袋是下眼部膠原蛋白流失,眼輪匝肌及皮膚失去彈性,加上下眼眶隔筋膜日漸鬆弛,無法撐托住眼眶內的脂肪而膨出,並受到地心引力影響造成下垂。

處理趁早容貌姣好

整形外科主治醫師倪宗聖解釋,眼袋出現的年齡因人而異,常常跟作息、飲食與閱讀習慣攸關,可經由日常保養延緩眼袋的加重。但衰老是自然界的定律,因此,想要完全防止眼袋的生成,是既不現實亦不可能的事。已成型的眼袋僅能由外科手術去除,有些人認為年輕時的眼袋不算太明顯,對容顏造成的影響不大,覺得可以等年紀再大一些、眼袋再垮一點時一併處理,殊不知這樣的觀念,會使下眼瞼皮膚鬆弛更早發生。

眼袋手術會如何進行?倪宗聖醫師指出,依照患者不同的組織狀況,眼袋手術大多採內開與外開兩種方式,內開眼袋手術是經眼內結膜下緣切一小口,將眼眶脂肪取出或是將脂肪回填淚溝,好處是沒有外部的傷口、沒有傷口疤痕恢復期的問題,恢復時間約1至2周。適合年輕型的眼袋手術。外開眼袋則是針對下眼皮的皮膚過於鬆弛,需沿著眼睫毛下切開皮膚,處理脂肪之餘,還能將鬆弛的皮膚及眼輪匝肌切除,將其縫合拉緊,惟手術技巧要求高,考驗外科醫師經驗及穩定度,術後疤痕亦須1至3個月淡化。

倪宗聖醫師坦言,外開手術雖然比內開手術對眼袋可做的改善更多,但有發生眼瞼外翻併發症的可能;一般而言,下眼瞼比較鬆弛者、眼球較突者以及曾經動過眼袋手術者,此風險機率較高。但是術後若產生此種併發症,專業的整形外科醫生仍可視外翻嚴重程度,可加作眼角懸吊等手術,矯正眼瞼外翻的問題。

倪宗聖醫師再次強調,患者在選擇開刀醫師及診所時,不可一昧以價錢做為單一考量,務必注意4點:1.專業整形外科專科醫師2.合法的院所3.原廠藥品針劑4.無菌手術房,術前與醫師充分溝通問題與訴求,以達手術預期治療目標,也能大幅降低認知落差與術後糾紛。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5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撰文/李晏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秋天,是各類新鮮海產的盛產期,老饕們總會特別利用這段時間,走遍各個小鎮漁港,找出最鮮甜美味的「海味」。但在享受美食之餘,你是否也擔心,身體會出現過敏反應。事實上,只要聰明選購,就能屏除這些看不到的過敏原? 臺安醫院營養師曾祺指出,吃海鮮會產生過敏反應...

閱讀詳情 »

圖、文:呂孟凡  / FB粉絲專頁:營養麵包   不管在門診或是病房常常有病人問我: "營養師,貧血要吃甚麼?是不是葡萄跟櫻桃?" 我通常會回答:"櫻桃跟葡萄鐵質含量不高喔!" 然後就會獲得病人訝異的表情。 台灣人常常以為紅色的水果就富含鐵質, 其實不然,大部分水果的顏色是源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68歲的陳女士即將要嫁女兒了,不過左腳膝蓋卻飽受疼痛所苦,加上患有腎臟病,疼痛時也不敢吃止痛藥,讓她苦不堪言。最近半年更是無法行走,經常下肢無力,嚴重時只能靠輪椅代步。陳女士女兒相當心疼,帶媽媽去看了好多家醫院骨科,醫師都建議要做傳統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因擔心大手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高血壓病人可別以為血壓降得越低越好,血壓降太低,也可能會中風!就有一名68歲退休老師,平常都有吃降血壓藥,又很注意養生,吃得很清淡,少油少鹽,而且還有運動習慣,血壓的收縮壓都降到90以下;沒有想到,竟然於日前發生中風,讓他相當不能接受中風這件事。 收縮壓都在80-9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