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請小心!!皮膚起一粒粒可能是「糖尿病」!快檢查自己有沒有這些症狀!

請小心!!皮膚起一粒粒可能是「糖尿病」!快檢查自己有沒有這些症狀!

皮膚覆蓋於人體的表面,可以算是人體最大、面積最廣的器官,可以反映出內臟的病變。所以從皮膚觀察某些病癥的信號,也是有理可循的。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近年來,醫學界研究發現,不少缺乏典型征狀或是處於隱性期間的糖尿病人,其皮膚往往會出現種種異常變化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反映到皮膚上訊號有:  

1.全身或局部性瘙癢  

專家說,其實皮膚瘙癢是糖尿病的早期發病的癥狀之一,糖尿病患者發生皮膚病或是皮膚感染的很常見,有一些患者甚至是在皮膚科看皮膚感染時,才知道患有糖尿病。早期糖尿病人的皮膚瘙癢分為全身性或局部性,發病部位則不定,發病程度也不一致,但一般多發生於女陰、陰囊等部位,特別是女性外陰瘙癢更為常見。  

2.毛囊炎  

早期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血糖濃度已經比正常人高,皮膚組織的含糖量也高,容易滋生細菌和真菌,發生感染,其中最常見的是毛囊炎。皮膚上會出現痱子樣的炎癥。這些痱子樣的小疙瘩裡面有膿液,觸摸時會痛,把膿液排出後會愈合,但會反復發作,此起彼伏。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引起毛囊周圍炎,又叫做癤。  

3.出汗多  

由於糖代謝障礙,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興奮,汗腺分泌異常,糖尿病患者皮膚潮濕多汗,動不動就汗流浹背。這可能是神經病變的前兆,是糖尿病的並發癥,患者應給予足夠重視。  

4.感覺異常  

四肢的皮膚時有麻木灼熱感,也有人四肢疼痛,穿衣服和蓋被子的時候疼得更厲害。長期高血糖可引起神經系統並發癥,但有些患者出現感覺異常後仍然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  

5.皮膚皰疹  

糖尿病人身體抵抗力弱,皮膚容易感染。有的患者皮膚上會長水皰,裡面有透明的漿液,多出現在手腳上。雖然水皰幾周內就可愈合,但會反復出現。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舒/台北報導】許多產後媽媽發現自己咳嗽、大笑、打噴嚏或走路稍微急了點,會瞬間漏尿;有些婦女則是跟朋友聚餐時,既沒有跑跳也沒有咳嗽,突然間有尿意,褲底便出現微濕的情形,同時有異味滲出,使得社交開始退縮,也降低了生活品質與自信心。 產後媽媽態度冷漠 背後有難以啟齒的原因 婦產科醫師郭安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日一名知名女星因罹患子宮肌腺症,連續多天在非經期內大量出血造成嚴重貧血,擔心有昏倒危險,因此緊急入院處理。知名婦幼診所韓健明醫師表示,子宮肌腺症一旦拖延,恐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臨床上曾有一位45歲的患者阿珮(化名),長時間飽受經痛及經血過多所苦,多年來每個月都需前往醫院...

閱讀詳情 »

24節氣調理手冊--12月 身心的時令變化 節氣 大雪:7日左右 冬至:22日左右 當季特徵 為年假做準備〈繁忙期〉、初雪、尾牙、聖誕節、工作收尾、返鄉 整體傾向 繁忙期的壓力、暴飲暴食、睡眠不足、焦躁感   撐到年假就好,先假裝聽不見身體的哀號 一如「師走」這個別稱,年關將至的十二月工作...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防疫期間許多人在家工作,很少外出,夫妻親密機會增多,以為有助於做人,卻緩不濟急!內政部統計數字顯示,迄10月底,出生人數累計12萬5636人,預估今(2021)年新生兒人數恐跌破16萬大關,生育醫學會調查發現,造成國人不敢生的關鍵在於「買不起房,沒辦法給孩子一個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