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足底筋膜炎 物理治療可有效舒緩

足底筋膜炎 物理治療可有效舒緩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60歲女性,由於開餐廳必須長期久站且走動,加上因餐廳濕滑防止跌倒,整天必須穿著硬底雨鞋,因而導致腳底疼痛且出現跛腳;就醫檢查後,醫師確診為足底筋膜炎導致。但是她接受打針、吃藥甚至拔罐等治療,卻仍遲遲無法根治,一再復發。

物理治療所院長陳俞州指出,足底筋膜炎除了應先尋找壓痛點,接著必須檢查低足弓及舟狀骨,確認是否有往下傾斜不穩的情況,並且檢查患者步態,主要是因走路姿勢和身體重心的轉移,也恐成為足步出現問題的原因;治療上,其實可透過物理治療方式,減緩足底筋膜炎病症。

院長陳俞州進一步說明,像是透過熱敷,幫助放鬆足部周邊肌群,減緩肌肉緊繃,也可透過徒手技術將前傾的骨盆調回正確位置,調整身體重心,還有也可利用超音波的深層治療,增加足底的新陳代謝;另外,像是以電療刺激神經或是利用肌效貼布固定傾斜不穩定的舟狀骨等方式,都能有效幫助減輕足底筋膜拉扯。

足底筋膜炎屬於常見疾病,且復發率較高,民眾不應掉以輕心,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就應接受全面性檢查,才能徹底甩開病症困擾;陳俞州提醒,民眾出現足底疼痛時,就必須盡早接受醫師檢查評估,排除是否是跟骨骨折、足底肌腱炎或是其他病症造成,確定病因,才能真正對症下藥。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57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高先生哽咽表示,兩年前父親因為車禍成為植物人,一直很想知道這些日子以來,躺在床上的父親的反應及感覺,而這也是許多植物人親友在心頭縈繞不去的想法,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現在與植物人對話並非不可能。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藍亭院長表示,透過腦部造影技術PET與fMRI,可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位50歲陳女士,從早到晚需洗鍋盤,又迷上手機追劇,某日騎機車回家,發覺催油門時右手手指麻木,睡覺時也會因手麻而醒來,拿東西時又常抓不住而掉落,至臺中慈濟醫院復健科尋求李信賢醫師協助,李信賢醫師表示,多數病人經診斷為腕隧道症候群時,視病況不一定需要手術,只要正確配戴副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現年55歲王女士,平時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疏於留意身體狀況,因持續三天前胸穿透後背的撕裂性胸痛,至台北慈濟醫院急診,檢查發現收縮壓高達210毫米汞柱,從胸部電腦斷層掃描看到升主動脈被一圈血塊包圍,最厚處約有1.5公分,但未發現明顯的剝離破口與夾層,診斷為「升主動脈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隨著飲食西化、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及肥胖的比例增高,胃食道逆流的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結果,台灣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已達到25%,每四人就有一人患有胃食道逆流。柳營奇美醫院一般及消化系外科趙頌慈醫師提醒,防止胃食道逆流發生,應不菸不酒,避免過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