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撕裂性胸痛若好幾天 要小心可能是非典型主動脈剝離

撕裂性胸痛若好幾天 要小心可能是非典型主動脈剝離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現年55歲王女士,平時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疏於留意身體狀況,因持續三天前胸穿透後背的撕裂性胸痛,至台北慈濟醫院急診,檢查發現收縮壓高達210毫米汞柱,從胸部電腦斷層掃描看到升主動脈被一圈血塊包圍,最厚處約有1.5公分,但未發現明顯的剝離破口與夾層,診斷為「升主動脈壁內血腫」,經藥物積極降壓後,追蹤血腫仍未改善,心臟血管外科徐展陽醫師與醫療團隊為王女士緊急進行升主動脈置換手術,術後兩周王女士康復出院,穩定門診追蹤,無任何後遺症。

升主動脈剝離勿輕忽 恐血管破裂死亡風險高

徐展陽醫師表示,急性主動脈症候群的表現,多半是撕裂般胸痛,伴有血壓飆高、胸悶、冒冷汗、下肢無力、暈眩,甚至昏迷等症狀,其存活率與手術介入時機有絕對的正相關性。臨床統計,急性主動脈症候群患者若未即時治療,有50%的病患在48小時內死亡,91%會在6個月內死亡。高血壓、先天主動脈狹窄、懷孕期、胸部曾經外傷,或是某些罕見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患者,都是急性主動脈症候群高風險族群,一旦確診,緊急外科手術的介入治療,是唯一讓病患存活的治療方式。 
急性主動脈症候群中常見的升主動脈剝離,多起因於長期未控制的高血壓、血管本質硬化或其他遺傳性因素,使得內膜破裂,血液從內膜流出到血管壁,讓主動脈的管腔一分為二,進而由破裂處順行或逆行性剝離,各器官供血量因而不足,全身功能幾近停擺,有極高的死亡風險。升主動脈剝離病患中約有10%到20%的表現為非典型主動脈剝離,如升主動脈壁內血腫,成因是血管外壁的小血管破裂,在升主動脈外圍形成血腫包圍,文獻指出,約10%的病例可自行痊癒,但亦極有可能轉變成典型的剝離、主動脈瘤或破裂出血。

胸痛症狀出現 應積極尋求醫師診斷

徐展陽醫師表示,升主動脈剝離這類非典型主動脈剝離病患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時,往往不容易找到明確的剝離破口、夾層及真假腔病徵,且一部分這類病患在積極調降血壓後症狀消失,生命徵象趨穩,可能就以為自己脫離危險,而錯失治療先機。治療重點在於影像密集追蹤與觀察,有些病患會在後續電腦斷層追蹤中,發現血管壁的血塊不但未消失,反而增厚,且兩側胸水明顯增加,症狀上也許覺得呼吸愈來愈費力,都是需緊急進行手術的適應症。徐展陽醫師表示,最新的醫療指引中明確指出,升主動脈壁內血腫,應比照主動脈剝離,緊急進行手術。 
過去認為若血腫不大、降壓後症狀改善,升主動脈壁內血腫或許可以保守藥物治療,但也有案例顯示,因未即時處理,而進展成為真正的主動脈剝離,因此只以藥物治療仍有高度危險性,不得不慎。徐展陽醫師提醒,若屬於上述高風險族群,或是有撕裂般胸痛等相關症狀出現,切勿拖延,應趕緊找專業醫師診斷治療。

【延伸閱讀】足測大數據出爐 逾9成國人步態有問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7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依據疫情監測資料顯示,以色列與印尼疫情已過高峰,趨勢明顯下降,因此自10月17日零時起(航班抵台時間),調整2個國家旅客入境檢疫措施,不用到集中檢疫所,回歸防疫旅館。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抵台旅客14日內具以色列與印尼旅遊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高雄市鹽埕區「城中城」的一場無情大火,奪走46條人命,搶救過程中,新聞快報中不斷更新「OHCA」人數,像是死神譜出人間悲歌序曲,傷者已沒有生命徵象被送往醫院急診,活下去機率堪稱渺茫,前外傷醫學會理事長簡立建說,OHCA重點在於送醫前,現場目擊者或緊急救護員能在第一時間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附設南投縣公立社區長照機構(草療日照中心)是以失智、失能照護為主的在地日照機構。為讓長者享受重陽節氣氛,工作人員精心策劃-自製「精彩生命故事書」~歡慶九九重陽節活動,回顧長者自己在中心活動的作品,欣賞自己與他人的成果,提高場內的互動性和參與性,達到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現代人忙碌的生活習慣,常常吃飯速度都要很快,在咀嚼過程可能一個不小心咬到碎骨頭,或是某些飲食習慣,例如:咬冰塊、喜歡啃骨頭或喜愛有嚼勁的食物,也可能有不自覺的牙關緊咬、夜間磨牙等的問題所致,一般隨著年紀增長,牙齒使用時間越長,鈣化的硬組織增加,牙齒產生裂痕機會也會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