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這7類人千萬別喝酒 否則非常容易喪命

這7類人千萬別喝酒 否則非常容易喪命

酒的釀造,在我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酒與文化的發展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以下7類人群不能喝酒,尤其不能吃藥同時喝酒,千萬別小看藥物和酒的作用關係,真的的可能“要人命”!當然,如果您有以下疾病傾向,也建議不要喝酒。甚至偶爾當做推辭喝酒的藉口也是可以酌情嘗試滴。請各位自行掌握。

1、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不能喝酒

酒精,一是興奮大腦,使感情激動;二是使血管擴張,血液升高,這樣易發生血管破裂而引起死亡。或者發生心律不齊,心跳加速等不良症狀。

2、肝炎病患者——不能喝酒

酒精會直接損傷肝細胞,酒精對肝功能有抑制和毒害作用。患有肝炎病的人,不節制地飲酒等於慢性自殺。

3、胃腸疾病患者——不能喝酒

酒精會造成胃粘膜的損傷,引起上腹飽脹,反酸,噯氣等症狀,使原有胃病加重,如胃潰瘍、胃炎、腸炎、腎炎及眼病等都不宜飲酒,有痔瘡的人也不宜飲酒。

提示:在喝酒前,儘量先吃點菜,然後再喝酒,嚴禁空腹喝酒,既容易醉,又容易傷胃。

4、尿路結石患者——不能喝酒

啤酒中含有可以促使尿路結石發生的鈣、草酸及鳥核苷酸等成分。

5、近視眼、青光眼患者——不能喝酒

繼致盲“頭號殺手”白內障之後,青光眼成為排名全球第二位致盲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情緒波動、過度疲勞、過量飲酒都可導致人更容易得青光眼。

而酒中含的甲醇,對視網膜有明顯的毒副作用。酒還能直接影響視網膜,阻礙視網膜產生感覺視色素,導致眼睛適應光線能力下降。因此,近視眼、青光眼病人不要過量飲酒。

6、妊娠期婦女和兒童——不能喝酒

啤酒也是酒,也含有一定量的酒精,可通過臍帶進入胎兒體內,影響胎兒的發育,使胎兒產生酒精中毒症,易引起畸形和流產等現象。兒童時期養成飲酒的壞習慣,不但荒廢學業,變成行為異常的小酒鬼,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7、哺乳期的婦女——不能喝酒

啤酒是以大麥等為原料釀製而成的,大麥芽具有回乳作用,會影響哺乳。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兒童發展遲緩可線上篩檢!台北市衛生局今年編製從出生4個月到3歲合併衛教單張兒童發展篩檢表,民眾可在醫療院所及12區健康服務中心索取,幫助家中的孩童進行篩檢,完成該年齡層發展篩檢,每項可獲得「台北卡」點數,兌換現金10元。「家長應把握3歲前兒童發展篩檢黃金期,及早掌握治療時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周蘭君報導)有關近日狂犬病毒在死亡的鼬獾身上現蹤,死亡的野生動物發現疑似狂犬病病毒事件。疾管署已針對相關接觸者進行調查,包括撿拾民眾、獸醫師與照護員等,並依其暴露狀況建議接種狂犬疫苗;該局將持續針對風險地區進行人類疫情監測。為因應國內發生野生動物罹患狂犬病的事件,降低人類感染狂犬病的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周蘭君報導)現代人對於高居死亡排行榜首位的癌症素來聞之色變,但仍有不少人缺乏積極預防的觀念。「沒有症狀為什麼叫我檢查?」這是國人對癌症最大的迷思之一。例如大腸癌早期並沒有症狀,卻可以透過採便管在家做糞便潛血檢查進行篩檢,但若是等到排便習慣改變、血便,往往已經進入二到三期。衛福部國民健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台東一名31歲男子遭鼬獾咬傷左手指,送醫確認該鼬獾感染狂犬病,經通報後,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已緊急派人攜帶5劑狂犬病疫苗和1劑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送往台東署立醫院治療該名男子。(圖片來源/取自網路)狂犬病屬第一類法定傳染病,潛伏期約3至8週,初期症狀有發熱、喉嚨痛、發冷、厭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