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察患者的時候,發現患者的病症非自己的專科時,醫生通常會介紹別的醫院或醫生給病患。這時候患者最常說的就是:「請介紹好醫生給我。」
然而,到底哪裡才有好醫生呢?說實話,我自己也不太知道。理由之一是,所謂的好醫生或是好醫院這種話,實在是非常主觀的認知。一般人認為的好醫生,應該是:待人和藹、溫柔的醫生嗎?一流大醫院工作的醫生嗎?動過許多手術,技術高超的醫生嗎?還是積極採用最新式治療法的醫生呢?
滿足上述所有條件的,或許就是多數人所期望的理想醫生吧。某位必須照胃鏡的患者曾拜託我:「請介紹檢查手腕跟醫術高明、不會讓人痛苦的醫生給我。」如果是像這樣具體的要求,或許還可以根據一般大眾的評價,找出合適的人選。
或者,真的有什麼數據,能明確指出好醫生在哪間醫院,我也就能順利的回答病患,不用為了患者提出的問題而煩惱。可是,即使檢查手腕再高明的醫生,很快發現到異常,接下來等著患者的就是治療。一旦病情來到治療層級,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為什麼呢?因為能客觀評斷醫術是否高明(或是能讓萬人為單位信服)的基準,根本就不存在。醫生只能用他的專業知識及經驗,選擇出他認為最正確的治療方式。
醫院排名真的能相信嗎?
既然沒有能判斷的基準,那麼選擇有名的醫院去做治療,總不會出問題了吧?有些人或許會認為,在排名越高、名聲越好的醫院接受治療,病能痊癒的機率也就越高。但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近年來,醫界曾試著用數據來評斷醫院的優劣。比如說「全國癌症(成人病)中心協議會」這個組織,曾根據接受癌症手術的患者五年內的存活率,將各間醫院分級、做排名,並發布於媒體。統計的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也包含了抗癌劑與放射線療法在內。
以肺癌治療為例,第一名的醫院一年約收容222位肺癌患者,存活率為55.5%。第二名的醫院患者人數約為110位,存活率為47.9%第十名的醫院患者人數約為133位,存活率為30%。箇中差異頗大。
看到這樣的數字後,不管是誰都會覺得,如果生病應該去名列前茅的醫院就診。可是,這項排行榜卻有個問題。這份排名跟五年存活率一起公開的數據中,有部分是與「初期癌症」相對的「非初期癌症」比例。越是排名前面的醫院,其
初期癌症病患所占的比例越高。也就是說,該醫院很可能只收容易治療的病患,
對於重症患者則謝絕往來。
醫院排名就是經過如此巧妙操作的數據。對於醫院的環境、科技設備,或許可以透過數據來證明優劣好壞,但像是治療這種無形的技術,是沒辦法只靠數字來證明是否有效。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醫生自己不吃的藥》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大是文化》粉絲團】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