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重要!其實水果不宜榨汁喝!揭秘吃水果的20個誤區!(歡迎分享)

重要!其實水果不宜榨汁喝!揭秘吃水果的20個誤區!(歡迎分享)

1、人工合成VC無法取代水果
  存在於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維生素C,與人工合成維生素C相比,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優點,那就是很多水果和蔬菜中存在的維生素C是以兩種物質,即維生素C與維生素P組合的狀態存在的。在人體組織中,維生素P能協助維生素C發揮作用。而人工合成的維生素C則是純藥物制劑,其效果遠不如天然維生素C。此外,服用維生素C藥片往往用量較大,如長期服用可在體內生成大量草酸,成為腎結石的物質基礎。而水果、蔬菜中的維生素C並不會使尿中草酸過高。

2、肥胖者別大量吃水果
  只吃水果,當心患上胖人易得的血糖或血脂過高等疾病。因為水果本身富含糖類,如果你吃太多糖類食物,又少運動,會發生血糖或血脂過高的問題。這一點,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患者,還有只吃水果餐減肥的MM們,以及孕婦們要特別注意。

3、水果不宜榨汁喝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庭購置了榨汁機,覺得喝新鮮的水果汁既美味又方便。但營養專家提醒,除牙不好的人外,水果最好不要榨汁喝,直接食用更營養。
  因為喝水果汁會減少人們對水果中富含的纖維素的攝取。而這些纖維素具有預防和減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保健功效,還能有效地刺激腸胃蠕動,促進排便。
  此外,直接食用水果容易產生飽腹感,而喝果汁會不知不覺攝取過多熱量和糖分,增加患病幾率。

 4、切好的水果要少買
  水果是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維生素C容易在空氣中氧化,高溫及陽光都會使其流失,而預先去皮、切開的鮮果,營養成分可能會減低。英國消費者協會做過一項研究,測試在超市售賣的預先包裝的切開蔬果的維生素C含量,發現13個樣本中,4個樣本的維生素C含量比參考書記載的維生素C含量低一半。

5、切好的水果處理不當易受細菌污染
  水果表面容易受污染物、化學物品、動物排泄或沙門氏菌等細菌污染。假如新鮮水果沒有經消毒處理,水果表面便可能會有沙門氏菌類。而用刀具切開沒有清洗的新鮮水果時,受污染的水果外皮的細菌會經刀傳給食用部分。切開的水果在室溫下存放太久,細菌便會滋生。

6、水果被凍後會產生有毒物質
  營養專家提醒說,水果受凍後,更容易產生亞硝酸鹽,而食用過量的亞硝酸鹽,會引起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症狀。
  顧客學會識別水果是否被凍很關鍵。橘子、橙子凍了以後,表皮的油脂滲進果肉,果肉就容易發苦。水果凍了的表面一般都發黑。

7、吃不熟的香蕉會導致便秘加重
  香蕉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其很大一部分不會被消化和吸收,但能令糞便的容積量增大,並促進腸蠕動。
  同時,香蕉的含糖量超過15%,且含大量水溶性的植物纖維,能引起高滲性的胃腸液分泌,從而將水分吸附到固體部分,使糞便變軟而易排出。不過,這些作用只是熟透的香蕉才具有的,沒熟透的香蕉可能會起到反作用,它含有較多的鞣酸,比較難溶,且對於消化道有收斂作用,會抑制胃腸液分泌並抑制其蠕動,如攝入過多就會引起便秘或加重便秘病情。

8、吃芒果需預防過敏
  芒果中含有大量的果酸、氨基酸、蛋白質等,這些物質中含有刺激性物質比較多,接觸到人體的皮膚後,就會造成過敏,嚴重者會出現紅腫、疼痛現象。但並不是每個人吃芒果都會發生過敏,而且即使有過敏,各人的反應也不同,有些人吃了當天就有反應,有些則要過兩三天才會出現症狀。

9、橘子吃過多全身會發黃
  橘子含有胡蘿卜素,由於短期內大量攝入柑橘(每天吃1~2斤以上)或胡蘿卜等,肝髒不能及時將胡蘿卜素進行代謝轉化為維生素A,使血中的胡蘿卜素的含量驟增,導致黃色色素沉着在皮膚和組織內,從而引發了胡蘿卜素血症,造成皮膚發黃。

10、忌飯後立即吃水果
  飯後立即吃水果,不但不會助消化,反而會造成脹氣和便秘。因此,吃水果宜在飯後2小時或飯前1小時。

11、吃水果忌不漱口
  有些水果含有多種發酵糖類物質,對牙齒有較強的腐蝕性,食用後若不漱口,口腔中的水果殘渣易造成齲齒。

12、忌食水果過多
  過量食用水果,會使人體缺銅,從而導致血液中膽固醇增高,引起冠心病,因此不宜在短時間內進食水果過多。

13、食用開始腐爛的水果
  以及無防塵、防蠅設備又沒徹底洗淨消毒的果品,如草莓、桑椹、剖片的西瓜等,容易發生痢疾、傷寒、急性胃腸炎等消化道傳染病。

14、水果忌用酒精消毒
  酒精雖能殺死水果表層細菌,但會引起水果色、香、味的改變,酒精和水果中的酸作用,會降低水果的營養價值。

 15、生吃水果忌不削皮
  一些人認為,果皮中維生素含量比果肉高,因而食用水果時連皮一起吃。殊不知,水果發生病蟲害時,往往用農藥噴殺,農藥會浸透並殘留在果皮蠟質中,因而果皮中的農藥殘留量比果肉中高得多。

16、忌用菜刀削水果
  因菜刀常接觸肉、魚、蔬菜,會把寄生蟲或寄生蟲卵帶到水果上,使人感染寄生蟲病。尤其是菜刀上的鏽和蘋果所含的鞣酸會起化學反應,使蘋果的色、香、味變差。

17、水果大多屬寒性更宜在下午吃
  有些人習慣起床就吃水果。其實水果大多是寒涼食物,剛起床時就食用會刺激腸胃。最好在下午三四點吃水果,這有利於營養的吸收利用。

18、洋水果風險不比土水果低
  很多消費者認為「洋水果」更安全,其實我國的水果質量安全機制比較健全,洋水果遠渡重洋,在保鮮和存儲上勢必要使用更多的保鮮劑和防腐劑,相對而言比土水果更危險。

19、不要盲目追求果品的外觀
  很多人認為,顏色鮮豔、個頭完整碩大的水果才是好水果,這就有可能掉入不法商販利用非法手段偽造外觀的陷阱。

20、水果熱量高不能取代蔬菜
  水果、蔬菜兩者缺一不可,不能相互替代。雖然都是植物但是成分不太相同。蔬菜中有些礦物質是水果沒有的,若只吃水果,會缺乏葉酸等營養素;而且水果有熱量,吃太多水果恐造成肥胖,尤其對糖尿病者來說,吃過多水果並不好;此外,過少吃蔬菜缺少纖維素,可能引發便秘的問題。而水果以生食為主,水分多。

很重要吧!歡迎分享~~~~~~~~

 

其他閱讀:

重要必看!空氣污染,二手菸傷肺!

教您如何飲食『清肺』最簡單有效?(歡迎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4196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近來「媽祖託夢說」,風行社群網路平台,成為各粉專的流行用語。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境」對精神醫學來說,不僅是潛意識的表現,更可能影響健康。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睡眠是身體健康第一根柱子,夢境過多,或者常做噩夢,有可能造成睡眠障礙,造成智力、注意力等腦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醫院大火案,兩護理師遭起訴!衛福部台北醫院附設護理之家去(107)年發生大火,新北地檢署近日偵查終結,兩名護理師因知悉患者攜帶違規電器,卻未依規定排除,依業務過失致死等罪嫌提起公訴。衛福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執行長王必勝表示,對此結果深感遺憾,但衛福部會與護理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60歲的王先生不菸不酒,體檢時發現「胎兒蛋白」數值高於標準值,到醫院進一步檢查發現,肝臟有一顆大於7公分的腫瘤,詢問疾病史時,王先生不知自己本身是B型肝炎帶原者!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第一次肝臟局部栓塞治療讓腫瘤縮小,並搭配B型肝炎治療,目前控制穩定,胎兒蛋白指數也明顯下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中醫常常會讓人想到調理養生等,較為慢性的疾病治療,其實在急症急救上也可以派上用場!為了提供更適合的醫療,花蓮慈濟醫院推動中、西醫整合治療,中西醫合療將不只是在門診及住院醫療上,急診醫療也能接受到中西合璧的醫療服務。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這是東台灣急診醫療史上重要的里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