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重要!從尿液狀態看是不是患有腎臟病!小便泡沫多:尿蛋白高糖尿病的前兆!(歡迎分享)

重要!從尿液狀態看是不是患有腎臟病!小便泡沫多:尿蛋白高糖尿病的前兆!(歡迎分享)

  近年來,我國慢性腎髒疾病增長迅猛,而人們體檢時卻很少去查小便,以至於面部浮腫或尿裏有泡沫(蛋白尿)才去看醫生。腎內科專家表示,其實隻要細心觀察一下自己的小便,便可以判斷自己的腎是否健康,這種方法最快捷也最簡單。

  廣州市中醫醫院腎內科主治醫師趙威說,尿的生成和排洩離不開腎的作用,腎主持着水的代謝,水轉化為尿液的過程,依賴於腎的氣化作用;尿液的排出是否通暢,也與腎氣有關。因此,建議大家平時關注一下自己的小便情況,以此來判斷腎是否健康———

  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就是自己感覺小便不暢通、不利索、尿不盡,伴有小腹不適,有憋尿經曆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腎虛是小便不利的主要原因,如果再兼有疲乏無力、四肢冰涼、怕冷畏寒、腰膝酸軟等症狀,則是腎陽虧虛氣化不利的表現。

  小便不禁:小便難以控制,說尿就尿,完全沒有準備的時間,如果遇到心情緊張,稍一驚嚇,小便就出來了,小便的排出是由膀胱控制的,膀胱的功能,則依賴於腎氣,腎氣虛,膀胱就容易失去約束,從而導緻小便不禁夜尿頻多。

  小便發白:正常的小便應該呈淡黃色,有些人的小便則發白,像淘米水牛奶,白且渾濁。有這種情況的,要檢查一下小便常規和乳糜尿試驗,看是否有蛋白脂肪、白細胞等,以便有助於病情的判斷。小便白而沒有明顯疼痛的,中醫一般都認為是腎虛所緻,有時還兼有濕濁下注,而腎虛是小便發白的根本原因。

  小便清而長:有的人小便很清,沒有顏色,像白開水,並且小便量多,一泡尿會尿很長時間。喝了大量的水有憋尿的人,小便清長屬於正常。經常小便清長,伴有小腹拘急四肢冰涼、腰酸背痛,則是腎陽虧虛的征象。

  小便泡沫多:常常有患者問,早上起床小便後,在馬桶內看見好多泡沫,要不要緊?也有人說,排尿到末段的時候,肉眼就可以看到有混濁,是不是腎出了問題?大多數情況下,小便有泡沫是正常現象;隻有極少數人,小便的泡沫可能是蛋白尿的表現。其實,鑒別的方法很簡單,到醫院做一個尿常規,看看蛋白是否為陽性就可以了。小便泡沫多,伴有腰酸疲乏等明顯症狀的,要考慮腎虛問題和有能是糖尿病的前兆。

  小便分叉:需要說明的是,小便分叉不一定就是有病。一般說來,出現小便分叉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偶發的,或一時性的,這大多與疾病無關,比如清晨起床後第一次排尿,由於一整夜尿積存於膀胱內,膀胱內壓力大,尿排出時力量大,使尿道口形態暫時改變,因而尿有分叉;另一種是長期排尿分叉,這需要考慮與疾病相關,應及時檢查。

  小便後腰酸:這是腎虛的表現。中醫認為,腎藏於兩腰,腰為腎之府,腎虛的人就會腰酸,小便由腎氣主持需腎氣推動,因而小便之後腎氣更虛,腰酸更甚。這樣的患者,一般還有記憶力減退、小便無力、淋漓不盡、陰囊潮濕、陽痿遺精等症狀。

  趙威最後強調,小便與腎病關係密切,所以建議大家平時多觀察一下尿液狀況,而且早期發現腎病,其治療效果明顯,這比等到後來腎病嚴重的時候再去治療要好上幾百倍。

文章出處:大公網

 

歡迎分享~~~~~~~~~~~~~~~

 

其他閱讀:

重要!家長們請不要再讓孩子喝太多飲料了!

看完下文您就明白為什麼了?

無知的愛就是傷害!(歡迎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51358

 

相關推薦

大家好~ 各位媽咪日安! 會寫這一篇文,有鑑於很多廠商的推銷文,為了推銷自己公司的商品而給太多人不正確的觀念。所以利用以下正確的觀念來以正視聽,也希望諸位大德不另指教,一起討論。 在台灣,在濕熱的環境,容易產生塵螨。塵螨在台灣又是在這些過敏源的排名第一。所以很容易讓人解釋成 過敏造成=塵螨太多。其實...

閱讀詳情 »

「伯軒(上圖左)出生五十八天時,我帶他去醫院看臉上的溼疹,也順便讓醫師看看伯軒身上的白斑,當時看診的是一名小兒神經內科醫生,他看了那白斑,就幫我們安排腦部超音波跟心臟超音波檢查。」伯軒媽媽回憶,那時候覺得很納悶,明明帶孩子來看濕疹,為什麼要照超音波?結果檢查發現,伯軒心臟上已經長了一個橫紋肌瘤、腦...

閱讀詳情 »

子宮的健康直接影響到女性的身心健康,所以我們的美麗應從保養子宮開始。保養子宮,要定期地做一些對子宮有滋養作用的瑜伽體式,提升激素的分泌,使子宮進行自我調理。其次要按摩宮頸,每天睡前把手掌搓熱,用手掌從下往上推至上腹,用熱手掌敷貼在下腹處數秒,堅持3個月,宮寒、痛經都有明顯的改善。下面就是子宮保養的...

閱讀詳情 »

在睡前的十五分鐘抬抬腳,花一點點的時間,就可以讓你精神倍增、改善體質,對於生理不適、便秘、胃腸消化不良、尿失禁、攝護腺腫大等問題都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抬腳時的過程與反應 抬腳教程:在抬腳時前、後需各喝適量溫開水,心平氣和保持輕鬆,自然呼吸、不可憋氣,靠腰力及丹田氣力來支撐身體下半部所受之酸。使身體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