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期失眠,小心慢性疲勞找上門!還易引起高血壓、糖尿病等併發症...

長期失眠,小心慢性疲勞找上門!還易引起高血壓 糖尿病等併發症...
每天早晨懶得起床,經常感覺渾身痠痛,白天精力不足,做事發愁,記憶力不好,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和工作效率下降……這些窘況長期困擾著某些患者,其中一部分人被確診為「慢性疲勞綜合症」。再仔細追問病史,多數病人常年伴有「入睡困難、睡不實、夢多、易醒、早醒」的症狀,而這些情況就是睡眠障礙的主要表現,也是導致「慢性疲勞綜合症」的罪魁禍首。

許多人對睡眠障礙司空見慣,未加以重視。而事實上,睡眠障礙的危害很大,缺少睡眠是免疫功能低下、胰島素抵抗和Ⅱ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長期失眠還易引起潰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精神分裂等併發症。同時,睡眠障礙會使注意力欠佳,增加發生損傷和車禍的可能性。

做夢不等於沒休息好

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些人對睡眠預期過高,每天一定要堅持睡足8小時,以為做夢就是沒休息好,這些也會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成為睡眠障礙的誘因。實際上,夢是一種普通的生理現象,每個正常人在睡眠過程中都會做夢,每晚大約做4次夢。如果第2天精神狀態很好,就不能認為沒有休息好。

對於睡眠障礙發生的原因,明代李中梓認為:「不寐之故,大約有五:一曰氣虛,一曰陰虛,一曰痰滯,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這些病理因素的產生與情志、飲食等因素密切相關。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找出並避免這些問題,就可以改善睡眠。

另外,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壓力,若過度憂慮、生氣、緊張或焦慮、悲傷,均容易發生睡眠問題。例如老年人不適應角色轉換,由失落感造成的精神苦悶使其失眠或嗜睡;中年人心理壓力過大,長期精神緊張和壓抑;青少年由於青春期抑鬱又缺少溝通,日久會形成睡眠障礙。

遵從醫囑合理治療

有些人出現睡眠障礙常常自行吃些助睡眠的藥物,以為只要有安眠作用的藥都可以吃。其實不是這樣,尤其是中藥,中醫治失眠是需要分型而治的。

若睡眠障礙較重,自我調整無效時,或者伴有慢性疲勞、焦慮、抑鬱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工作和學習效率者,可選擇使用中藥或西藥治療。前者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辨證用藥,或服用成藥,或採用湯劑。而西藥的鎮靜安眠藥並非首選,因為迄今為止尚未找到無副作用的外源性安眠藥,95%以上的催眠藥會縮短深睡眠,安眠藥所帶來的睡眠並不能代替真正的自然睡眠。

(作者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師)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每到冬天,許多乾性膚質、老年人就會開始出現皮膚乾癢、紅疹、脫屑等情形,該如何預防?皮膚科醫師建議,最好在早上洗臉、晚上洗澡後各擦一次乳液,加強肌膚保濕,清洗時則要避免使用熱水,且小腿前側、手臂、腹部等肌膚容易乾燥的部位,僅用清水沖洗即可,千萬不要使用清潔產品,以免肌膚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肥胖是造成第二型糖尿病的主因,且導致糖尿病患者容易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壞膽固醇阻塞血管,進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高於一般人。國外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5成,壽命約減少8至10年,而使用胰島素增敏劑治療,能有效控制血糖,且能降低發生心臟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台灣失智人口成長快速,但民眾對失智症的了解仍不足夠,也因此讓辛苦照顧的家屬鮮少有機會帶長者參與藝文活動,深怕失智長輩的脫序行為會遭受民眾的排擠與斥責。為此,台灣失智症協會在上週六〈12/6〉晚上特地舉辦「憶起幸福慈善音樂會」,與長榮交響樂團、新光保全暨文藝及社福基金會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國內器官捐贈人數逐年遞增,目前在健保卡加註器捐意願者已近24萬人;調查也發現,幾乎每個人都聽過器官捐贈,且高達67.3%願意捐贈器官,但實際簽署器捐者卻只有不到1%。為此,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於今日舉辦「器捐加註 希望永駐」記者會,公開表揚今年優秀器官勸募人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