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止疝氣再復發 醫師技術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奇怪……為什麼腹股溝鼓鼓的、還隱隱作痛呢?」如果你也有相同困擾,小心!你有可能「脫腸」了!根據統計,俗稱脫腸的「疝氣」好發於男性,成年男性疝氣的發生率更是女性的10倍!若沒有進行手術治療,不只容易影響日常生活,嚴重者甚至會因腸壞死引起腹膜炎!而已經過手術治療者,若醫師經驗或技術不足,便容易再復發。

當身體中的器官從正常的位置移至不正常的位置時,便稱為「疝氣」;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腹股溝疝氣」。也就是原本應在腹腔內的大腸或小腸,因腹壁較弱或先天形成的疝氣袋,使腸子掉落至腹股溝或陰囊,又稱為「脫腸」或「墜腸」。臨床上,症狀較輕微的患者在平躺時感覺不甚明顯,但站立時,會發現腹股溝有腫塊突出,且在走路時會有影響,至於嚴重者則陰囊腫大情形非常明顯,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專治疝氣已經30年的台中博愛醫院院長曾振橿醫師表示,一般來說,疝氣並不會疼痛,因此,若症狀加重伴隨疼痛發生,就要特別小心了!可能是腸子脫離原位後卡住,若持續置之不理,便會造成卡住的腸子血液不通,久了便會潰爛甚至腸破裂,造成腸內的髒物跑至腹股溝內,進而引發腹膜炎。

由於疝氣不會自然痊癒,治療的方式只有一種,就是進行修補手術把脫離的腸子放回原位,並修補破裂的腹壁,避免再次脫位。然而,疝氣並非一次手術後就一定可以一勞永逸,復發率和醫師的經驗及技術明顯相關,從0.1-10%都有!且再復發後,因腹壁結構改變,且手術後組織沾黏,再手術的難易度便會提高,治癒率也會因此降低許多,顯見慎選醫師的重要性。

像是家住南投的林先生,16年來疝氣一再手術,一再復發,為了能一勞永逸,林先生找遍全台各大醫院治療,然而由於同樣部位已開過三次刀,傷口早已結疤,大大提升手術難度,醫師們也不敢保證能順利完成手術、並避免再次復發,有的醫師甚至拒絕開刀,最後在親友的推薦下,林先生才找到曾振橿醫師,並透過曾醫師獨創的「曾氏疝氣修補手術」,解決困擾多年的夢魘。

曾振橿醫師治療疝氣已近30年,治療病患超過7萬人,在這30年中,曾醫師各種手術方法都已用過,經過反覆比較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後,截長補短,並做各種修正及改進,鑽研自創了「曾氏疝氣修補法(Tseng's Hernioplasty)」,期望能降低再發率、疼痛感及住院天數。追蹤手術後的病患,再發率都已降到0.1%以下,且因曾氏疝氣修補法,可使病患術後疼痛感降低,住院時間也明顯縮短,術後6小時即可出院,且出院返家後也不需要什麼特別的照料,可迅速回歸正常生活。

由於有不少疝氣復發病人被告知是因為術後做粗重工作所引起;對此,曾振橿醫師苦口婆心的強調,絕大多數疝氣術後再發皆因醫術不良導致,並非術後做粗重工作等原因引起;因此,為了使復發率降至最低,疝氣手術最好要找專門治療疝氣的醫師進行,如此方能保障健康。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40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臺北市衛生局日前舉辦「健康促進成果發表會」,展現臺北市推動健康生活型態及高齡友善城市成果,並頒發「高齡友善城市海報評選績優」10個獎項,以及「臺北市健康體重管理個人及團體績優」36個獎項。其中奪下健康體重管理個人績優獎第一名的甘小姐,透過飲食控制與規律運動,半年內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輔仁大學將於12月7日在泰山體育館舉辦健康市集,提供免費肝炎篩檢組合,包括GOT、GPT、B型肝炎、C型肝炎等,年滿20歲以上民眾,需報名即可參加,現場也有健康講座及50多個特色攤位。輔大校長江漢聲表示,輔醫健康市集設計主題為「保衛泰山大心肝」,由輔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癌症希望基金會日前在高雄榮總舉辦「聽希望在唱歌」歲末年終活動,陣容卡司有鐵肺歌后彭佳慧、曹雅雯、符瓊音以及主持人靳秀麗。彭佳慧說,2011年時因生產大出血住進加護病房,也曾經歷過生命關頭的不安與惶恐,因此每次看見癌友與家屬努力為生命奮鬥,除了同理和不捨,更想盡自己的能力...

閱讀詳情 »

你會喝咖啡提振精神,甚至振奮一下自己以面對重要會議嗎?研究發現這招不見得對每個人都有用,有些人甚至會有反效果。而如果發現自己在表達一些情緒或感受別人情緒時發生困難,也許跟你咖啡喝太多有關。狂嗑咖啡 你可能述情困難「述情障礙」(Alexithymia)從中文字面意義來看也不算太難懂:對於描述或感受自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