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範無症狀心臟病發猝死 低劑量CT立大功

防範無症狀心臟病發猝死 低劑量CT立大功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60歲李先生事業有成,也保持規律的運動,有高血脂病史,定期服藥控制,近2個月有間歇性呼吸困難,到醫院看診,醫師建議接受心臟電腦斷層檢查,結果顯示鈣化指數超過2000分,有2條冠狀動脈呈現70%狹窄,後續接受心導管檢查,並在兩條狹窄的血管內置放支架,病人症狀隨即緩解。

心臟病連續25年高居國人10大死因前3名,據統計,有高達9成的患者到院前已死亡,其中超過8成是因冠狀動脈狹窄引發心肌梗塞而猝死!有冠狀動脈狹窄症狀者,可及早介入治療,對於無症狀者,過去礙於檢查風險較高,無法及早發現,目前則可透過低輻射劑量心臟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提早發現冠狀動脈是否狹窄及硬化,預防猝死風險。

萬芳醫院心臟內科林永國主任說明,走沒幾步就氣喘吁吁、莫名胸悶、胸痛,甚至發生心絞痛等症狀,是典型的冠狀動脈狹窄警訊,患者可藉由心導管手術或裝心臟血管支架,降低血管再狹窄機率,預防心肌梗塞發生;但具有高危險因子者,若是沒有症狀,無法提早發現,並及時介入治療,發生猝死機率較高。

林永國指出,包括男性45歲以上或女性55歲以上、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菸、心臟病家族史、肥胖、缺乏運動等,皆是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的高風險族群,多數患者雖然沒有冠狀動脈狹窄的症狀,但心血管內壁會有不同程度的軟、硬斑塊,一旦突然破裂形成血栓,可能發生阻塞,造成急性心肌梗塞而猝死。

萬芳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榮邦指出,萬芳醫院在今年3至8月間,有近400名男女進行「雙源雙能心臟電腦斷層檢查」,而冠狀動脈狹窄超過50%、鈣化指數超過200者,有18.4%接受做心導管檢查,其中52.4%接受裝置心臟支架。

陳榮邦強調有上述2個危險因子者出現冠狀動脈狹窄的機率為16%,3個危險因子以上者機率增加到27%。他舉例,男性45歲以上或女性55歲以上的民眾,若罹患三高疾病其中兩項,或有抽菸習慣,每4名就有1人發現到有冠狀動脈狹窄的問題。

沒有冠狀動脈阻塞症狀卻是高危險因子者,過去礙於電腦斷層檢查的輻射劑量很高,檢查風險可能大於疾病發生風險,直到2012年,有了譬如「雙源雙能電腦斷層掃瞄儀」(DSCT),其低輻射劑量的優點,適合用來進行例行性的健康檢查。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80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30歲的翁太太,產前兩周開始莫名咳嗽,雖然寶寶順利出生;但產出胎盤時,用力咳嗽竟將胎盤直接噴出,且持續嚴重喘氣、咳嗽,完全無法平躺休息。經檢查確診為周產期心肌病變,住院治療5天才康復。藥物治療 回復心臟輸出功能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張銀光指出,該病患檢查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每次護理人員都找不到血管,想到打針我就害怕!」、「妳是新進護理人員,我不敢讓妳打針,請資深的來!」在替訓練有素的標準化病人傷口換藥、抽血、藥物劑量、疼痛評估、下肢無力等面向提出問題時,對新手上路的護理人員可堪是ㄧ大考驗!標準化病人走進課程  助醫病關係更融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口破、吞嚥困難,是常見的放射治療副作用,總讓頭頸癌病患苦不堪言。事實上,放射治療技術進步,透過強度調控、三度空間順形或是質子放射治療,不但能提升治療成效,同時降低副作用。醫師也建議,做好口腔清潔與補充足夠營養,傷口也能加速復原。頭頸部腫瘤 放射治療成效最佳癌症時鐘年年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邱倢芯報導)29歲朱先生身材精壯結實,平時都保持固定運動習慣,但日前因發燒加上會陰部劇痛,赫然發現右側睪丸竟比左睪腫大三倍以上,經各項檢查後懷疑為睪丸癌,但因患者害怕影響未來「性」福,所幸在妻子支持下,同意接受右睪切除手術,順利恢復正常生活。症狀與副睪丸炎相似 男性應多加注意!亞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