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驚人! 輪狀病毒侵襲八月大幼童中樞神經

驚人! 輪狀病毒侵襲八月大幼童中樞神經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家長注意!千萬別輕忽輪狀病毒。一位8個月大的幼童因上吐下瀉,發燒、全身抽搐、昏迷等症狀就醫,確診感染輪狀病毒。因持續抽搐,醫師擔心幼童日後可能留下智力及肢體活動受損等後遺症,進一步經由腦脊髓液及腦波檢查,結果確認輪狀病毒已侵入中樞神經造成腦病變。目前病童雖然出院,但仍需定時服藥控制癲癇及持續復健。

據統計,全世界5歲以下幼童,每人至少會感染一次輪狀病毒。萬芳醫院小兒感染科王聖儒醫師表示,6個月以上、5歲以下的幼童為輪狀病毒的好發族群,一般幼童腸胃炎有半數以上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有高達2300萬名5歲以下嬰幼兒曾因感染輪狀病毒而就醫,其中約230萬人需住院治療,占嬰幼兒就醫人數的十分之一,全世界每年因輪狀病毒造成脫水而死亡的人數約為50萬人,顯示輪狀病毒威脅不可輕忽。

輪狀病毒主要透過糞口或間接傳染,1公克糞便中就藏有10億隻輪狀病毒,只要10隻病毒就會經人感染他人。一旦受輪狀病毒感染,潛伏期約1至3天,常見症狀為上吐下瀉,一天可能10幾次水瀉、發燒、腹痛,約有2-5%的幼童會併有抽搐、癲癇的情形發生。目前針對輪狀病毒感染,並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醫師多採用支持性療法避免幼兒脫水,遇有拉肚子情形,會先給予口服電解質液,如果持續嘔吐無法進食,則需要打點滴來補充電解質及糖份。但支持性療法往往無法減少感染所引起的併發症或後遺症。

輪狀病毒預防勝於治療!王聖儒醫師說,目前已有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可有效預防輪狀病毒腸胃炎及降低住院率,要特別注意的是,最近世界上開始發現輪狀病毒已有G8、G12新的型別產生,家長要選擇保護力較廣,且至少要有七種型別的輪狀病毒疫苗保護,而且完成時間較快的疫苗,寶寶可較早產生免疫力。

王聖儒進一步說明,口服二劑型疫苗為人類輪狀病毒減毒疫苗,服用後抗體在幼兒身上形成保護力的時間較快,且因抗體是依照人類基因製作,交叉保護情形較為廣泛;研究發現,早產兒、餵哺母乳幼童接種後,並不會抵消疫苗效果。且臨床顯示,寶寶服用第一劑疫苗後,就能有效預防9成以上的嚴重輪狀病毒腸胃炎,降低住院率達9成以上。王聖儒提醒,輪狀病毒感染,年紀越小越嚴重,建議寶寶出生6周後即開始使用疫苗預防,在滿6個月前接種完畢,以遠離輪狀病毒威脅。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88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急診暴力事件頻傳!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醫勞盟)召開記者會,批評衛生署無法制定有效防止暴力的規範,以致未能保障民眾就醫的公共安全,更讓第一線基層的醫療從業人員人人自危。5月06日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室傳出急診暴力事件,急診醫師遭受病患家屬「黑枝」暴力攻擊,除了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釣到一隻三公斤重的大紅紺,卻讓喜歡海釣的王先生笑不出來,因為隔天他右肩劇烈疼痛,左肩卡卡,連想穿脫衣服都成問題,上廁所還要另一半協助。就醫檢查發現,他罹患了鈣化性肌腱炎,肌腱嚴重鈣化及發炎。新光醫院復健科主任謝霖芬表示,人體許多器官都可能鈣化結石,肌腱也不例外。所謂鈣化性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現代生活壓力大,許多人出現不同程度的憂鬱症狀而不自知,或是發現後卻缺乏醫療資源協助。董氏基金會表示,透過簡易的篩檢,有助於發現憂鬱情緒,民眾應把情緒檢測視如量血壓一般,常常透過智慧型手機或紙本篩檢,達到預防憂鬱症效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全球某些地區只有不到1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國內身心障礙者已佔台灣人口的20分之1,且呈現上升趨勢,一些身心障礙朋友因為認知能力較弱、忍受力不夠等因素,無法有效清潔牙齒,以致造成口腔衛生明顯比一般人差,並容易產生許多口腔疾病;牙科醫師表示,這些人可尋求醫院的特殊需求者醫療服務團隊,接受客製化的口腔醫療保健,以避免「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