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驚!孫子背上長出詭異粉刺,她用「這一招」連揉三天搞定!

驚!孫子背上長出詭異粉刺,她用「這一招」連揉三天搞定!

嚇到了嗎?其實沒什麼的!

以下為網友分享~

 驚!孫子背上長出詭異粉刺,她用「這一招」連揉三天搞定!

發燒不退?從小到大,媽媽會用面粉搓小編的額頭與身體,然後吩咐我不能吹風扇。真的很有效!這個民間退燒方法,至今還是有很多人繼續在用。

網友分享的退燒古老方法 :【麵粉】退燒!
驚!孫子背上長出詭異粉刺,她用「這一招」連揉三天搞定!

寶寶身上的東西叫atap刺 ,原來寶寶每天睡覺一直哭鬧不停是有原因的 !
 


【媽咪這個不會痛的用麵粉當做肥皂洗澡一樣重復摸他的身體,然後就會像我們洗臉一樣黑頭出來】

媽咪們,如果寶寶發熱氣或者睡覺前一直哭鬧 可以試看看這個方法~ 真的很有效!

只要弄濕寶寶身體之後就放【麵粉】去搓額頭, 臉部, 下巴, 肩膀, 手腳, 背部就可以了 。

如果有風就一定會搓衝洗洗到再搽一粒粒出來的, 之後洗乾淨身體, 倒爽身粉去用小的剃刀剃一粒粒就可以了。

之後一個小時裡面不要給他吹風。發燒時也可以這樣弄, 很快退燒的。

還有如果寶寶每次睡覺都不穩, 睡到一半點點聲音都會zha跳也可以弄的。

自然風吹一點點不用緊, 只要不是開大大風扇對著他吹就可以了。

***順便提醒哦,千萬別往他的胸口擦哦,全身哪裡都可擦,就是胸口不可擦有關系到心髒哦 自然風吹一點點不用緊, 只要不是開大大風扇對著他吹就可以了。



還有另一個方法,就是——【滾雞蛋】!

這個辦法是家裡祖輩傳下來的。之前我一直半信半疑,認為這只是精神上的慰藉罷了。後來有次我因吹空調著了涼,感冒發燒,頭疼,鼻塞,很難受。婆婆就用兩個雞蛋給我不停的滾,滾完後覺得全身毛孔暢通,神奇的是,燒退了,頭也不疼了。

還有一次,我的寶寶因扁桃體發炎而引起發高燒。我在用消炎藥的同時,用布洛芬給寶寶退燒,總是一吃就退燒,晚上又上來,而且都是三十九度以上的高燒,嚇壞我了。後來退燒藥吃了五次後,寶寶半夜又燒了。那時已經不能再用布洛芬了(說明書上寫著:服用不能超過五次),我實在沒法了,想起滾雞蛋的辦法,跑去廚房煮了十來個雞蛋,來回給寶寶滾,直到寶寶出了一身大汗後,燒退了。後來也沒反復。我不知道這個原理是什麼,也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適用,大家可以自己考慮嘗試。

方法:


1、把幾塊薑(最好放在砧板上用刀背拍一拍)、幾個雞蛋(注意是帶殼的)放在鍋中,加水煮二十多分鐘(時間久些蛋能吸收點姜)。千萬不要將蛋煮破了,我的經驗是用中火煮開,然後小火慢慢熬著。

2、取出一個雞蛋,微微放涼(以手能承受的最大熱度為宜),手攏著雞蛋在患者的背上快速的滾動(千萬不要一直用手拿著雞蛋,手會熱得受不了的,而是用手輕輕的罩著雞蛋不讓它摔下來,手在患者背上快速地移動的同時,雞蛋也在你的手裡滾動著。(這樣對患者及操作者都比較能接受)

3、當感覺蛋已經不燙時,把這個蛋再放回鍋裡,從鍋中取另一個雞蛋來,注意一定不能是不熱的(我有過這種經歷,當這個雞蛋用完時,鍋裡的水已經被放涼了,雞蛋也不熱了。可以用最小的火一直熱著鍋子),直滾到患者發汗即可。

4、滾雞蛋的位置:脊梁骨從上往下滾;頭頂心原地轉圈;太陽穴;肋下;手心腳心。我自己給寶寶則是除了這些位置,全身亂滾。

如果你有使用過以上這些方法,或是其他,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文章轉載

相關推薦

當你上完廁所,記得不要馬上沖馬桶,可以先觀察自己的「黃金先生」,了解身體目前的健康狀態,尤其看到血便,可不能掉以輕心,它除了是常見的痔瘡症狀,嚴重的話有可能是大腸癌的警訊!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表示,台灣大腸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一,許多名人都是大腸癌病友,但其實這個疾病是有辦法可以預防的,...

閱讀詳情 »

現代人普遍生活壓力大,釋放壓力反成為現代人的學習重點。雲門教室研發長謝明霏表示,其實透過簡單的肌肉鬆緊運動,讓身體感受明顯的對比,練習時結合想像力,在肌肉鬆緊的運動之間,就有助促進身心的放鬆與舒緩。  肌肉鬆緊運動這樣做: 1. 將雙拳握緊,深吸一口氣把肩膀抬高,讓身體呈現緊繃狀態。 2. 吐氣時身...

閱讀詳情 »

文.林宗憲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銀髮族的照護需求大量增加,但照護人力卻跟不上速度,政府為此投入龐大的資源,但目前卻仍未見明顯改善。其實,照護人才面臨的困境,若以「平台」集結眾多的人力,讓「數量」帶動良好的服務運轉,便有機會獲得解決,而這樣的實例也已經出現了。 一般的照護機構或公司,常面臨人力不足的困境...

閱讀詳情 »

台灣學童近視問題嚴重,且不少人從小就深受近視困擾!國健署提醒,高度近視者更容易出現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疾問題,嚴重甚至恐導致失明!提醒家長應從小留意孩子的視力健康,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用眼習慣,才有助降低視力不良的問題。  為了防治日益嚴重的近視問題,國健署提出「護眼123」口號,期望家長能讓孩子從小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