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6大招教你吃足纖維

6大招教你吃足纖維

各種高纖產品應運而生,無論是訴求促進腸道蠕動的纖維錠、隨沖即飲的粉末凍膠纖維,或是暗示可減肥塑身的纖維茶飲,再再提供方便速成的纖維補充途徑,成了懶人福音。不過,真能仰賴「喝的」纖維素嗎?

水溶性纖維喝多無益
檢視訴求油切、瘦身、促進腸道作用的纖維飲料,有些添加肉眼可見的果凍狀寒天、蒟蒻,也有純飲不必咀嚼的茶飲,以及含有固形果肉的果汁,探究飲料中的成分,就是水溶性纖維。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陳俊榮曾針對市售一款高纖綠茶進行小型臨床研究,發現喝高纖飲料的受試者,體重確實在3個月後減輕2~3公斤,他解釋,不僅因為水溶性纖維能吸附脂肪,更加上綠茶當中的兒茶素可提高基礎代謝率,才能達到減重效果。

儘管如此,陳俊榮仍不鼓勵民眾抱持過高期待,「不應視為矯正飲食,若想在放縱吃喝之後,光靠水溶性纖維減肥,根本是天方夜譚,」他建議,這類產品應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做為嗜好性飲料就好。

不僅如此,水溶性纖維在腸內的包覆作用雖然可抑制脂肪吸收,但也可能同時阻擋維生素、礦物質等養分,尤其加工的膳食纖維濃度高,往往一瓶飲料就添加12克纖維,多喝幾瓶就易超過每日建議量20~35克,且有些含糖纖維飲料反而帶來多餘熱量,僅管促進了腸胃功能,但也賠上體內本該獲取的營養。

此外,每個人對於水溶性纖維的耐受度也不同,北醫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指出,水溶性纖維被細菌分解後產生甲焥、二氧化碳、醋酸和乳酸,易引起脹氣、腹瀉等身體不適,因此每個人應斟酌自己的身體情況,才能補得適切。

蘇秀悅建議,最好從天然蔬果中攝取纖維,一方面兼顧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纖維雙重攝取,且吃再多也沒有纖維過量影響營養吸收的疑慮,更能補充蔬果本身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性化學物質,是最聰明的選擇。


6招吃足纖維,不需多花錢
針對日常飲食細節微調,吃足纖維其實沒這麼困難。


1.全穀類替代精緻穀類
多採用胚芽米、糙米、全麥等全穀類,如果家人無法接受粗糙耐嚼的口感,不妨在日常白飯中加入適量燕麥片、糙米,仍可達到增加纖維量的目的。


2.刻意加強蔬菜攝取
減少肉量增加菜量,且使每道菜不是純粹肉類,選擇以蔬菜為配菜的半葷菜,且食用蔬菜時儘量不去除菜梗、不吐菜渣。


3.吃新鮮水果
嫩皮的水果可洗淨後連皮一起吃,如果牙齒咀嚼功能不佳得以果汁代替,榨汁時也切記別濾渣。


4.以豆類替代肉類
加強豆類攝取,不但同樣是蛋白質來源,且含豐富膳食纖維,尤以整顆豆類營養遠勝加工豆製品,入菜或單純煮鍋綠豆湯都好。


5.漸進式加強纖維攝取
原本纖維攝取量不足的人,應採取漸進式增加,以免一下子改變飲食習慣,反而造成腸胃不適應。


6.不需額外補充纖維錠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陳俊榮指出,流行病學研究認為,吃膳食纖維的人,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疾病都比較少,但目前卻沒有研究證實,補充「單一」膳食纖維有同樣效果,因此他建議,在攝取均衡飲食和充足的蔬菜水果的情況下,沒必要另外購買纖維錠或高纖飲料以增加纖維攝取。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一名熱愛運動的50歲翁先生在4年前一次外出爬山,回家感到尾椎疼痛,起初誤以為扭傷而不以為意,沒想到疼痛越來越加劇,而且還痛到無法平躺入睡,進一步至骨科就醫,竟被誤診為頸椎壓迫或惡性脊索瘤,後經全身性檢查,才確診為罹患晚期腎細胞癌,且合併骨頭及肺轉移。翁先生自述,因為腫瘤壓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以往想要改善痘疤、毛孔粗大,首選即是飛梭雷射,但伴隨而來的痛感也是最出名的,讓許多人因怕痛而卻步。最近有業者推出最新分段式光熱療法代表作「XD飛梭」,利用獨特「方錐晶體下壓手法」與「能量跳躍模式」,大大降低疼痛,卻更有效提升消除疤痕的治療效果,讓愛美人士除疤不用再「討皮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為解決臺南地區急重症醫療資源不足,設立臺南市立安南醫院,以救腦、救心、救命為定位,是南台灣第一座以BOT方式興建的醫院。安南醫院為市政府委由中國醫藥大學集團興建經營,特邀請神經外科權威,同時也是臺南將軍鄉人的林欣榮教授,擔任院長一職,為鄉民服務;醫療技術更是媲美國際級醫療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活化毛囊」、「刺激毛囊細胞」,許多洗髮精、養髮液產品都以此作為宣傳。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近日重修「化粧品可宣稱的詞句與不適當宣稱詞句」,標示以用途為主,不得涉及醫療效能、虛偽或誇大。8月起正式生效,屆時這些形容詞就不得再使用,否則將被處10萬元以下罰鍰。以頭髮用化粧品類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