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全球性的疫情,嚴重改變網球大滿貫賽法網的比賽環境,原本通常在5、6月舉辦的法網,改到9月底,氣溫驟降就連氣候也都大不相同。法網的看台上,只有稀稀落落的球迷,法國疫情目前尚未趨緩,主辦單位從原本樂觀的兩萬人,下修到5000人,最後每天只開放1000人進場觀賽。法網門票本來就不好買,結果限量再限量,...
閱讀詳情 »仲逸美
3年天天「魚堡配咖啡」早午餐 婦吃出胸悶 心悸已是這病!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飲食習慣千萬不能馬虎!一名67歲女子,過去3年來,每天都吃魚堡配咖啡當早午餐,且奶球與糖包加得不手軟,一次都加2包,結果最近經常容易疲倦,還出現有胸悶、心悸等症狀,健檢報告一看,果然發現血脂數值異常,趕緊求醫診治,服藥1個月後,血脂...
閱讀詳情 »「容易嗆到」是吞嚥障礙徵兆! 嚴重恐致吸入性肺炎影響性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70歲阿嬤患有帕金森氏症,近半年來在吃東西的時候常常嗆到,由家人陪同就醫,經內視鏡檢查,發現喉咽肌力不足,造成吞嚥障礙;原本已排定由語言治療師進行治療,但仍來不及,在某日晚餐後,阿嬤因嗆傷造成吸入性肺炎緊急送至急診搶救。易嗆到別不以為意 嚴重恐危及生命安全萬芳醫院耳...
閱讀詳情 »如何自述疼痛狀況?
身體因疼痛而就診,但到底該如何讓醫師瞭解自己痛在哪?有多痛?是哪種痛?佑康復健科診所院長張凱翔醫師表示,清楚自述疼痛的部位、程度、類型是幫助醫師釐清病情的關鍵第一步,提醒民眾可用指的、畫的、說的方式讓醫師瞭解,包括說明病發疼痛的感覺以及併發症,都有助於讓醫師更清楚掌握疼痛病因,以利對症治療。 疼痛...
閱讀詳情 »中風不方便外出就醫 符合條件即可申請中醫到宅醫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0歲的施先生去年4月騎機車與汽車相撞,腦部受創後手術救回一命,1個多月後卻又發生右腦動脈阻塞,左手及左腳癱瘓,只能撐著助行器慢慢行走,今年6月不慎跌倒後,就此爬不起來。而施太太也已中風5年,家人白天要工作,無法持續帶著施先生到醫院看診復健,只能靠著居服員每天到宅幫他洗...
閱讀詳情 »罕見皮膚病發作又癢又痛 糖尿病患與老人是高危險群
【NOW健康 陳盈臻/桃園報導】許多糖尿病患者的皮膚狀況都不好,容易搔癢,一旦表面有傷口就很難癒合。1名70多歲的阿嬤糖友症狀更嚴重,不僅大腿冒出大塊紅疹及水泡,讓她疼痛難耐,甚至遍及全身,接受皮膚切片檢查後,確診為「類天皰瘡」,是由某種降血糖藥所致。 林口長庚皮膚部教授紀景琪說,「類天皰瘡」為罕見...
閱讀詳情 »喝酒容易降低免疫力 提高罹新冠肺炎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受到疫情影響,讓許多民眾減少外出聚餐機會,但也讓近來流行起「雲飲酒」模式,藉由視訊方式與朋友連線一起喝酒,但要小心,一不注意喝過量恐怕傷身!國民健康署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歐洲辦公室「飲酒與新冠肺炎」指引,喝酒不僅會導致胃潰瘍、肝硬化、腦中風等高達200多種疾病,更可能...
閱讀詳情 »一個不小心變朝天鼻 想隆鼻這些要注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傳統矽膠L型鼻模 莢膜攣縮變朝天豬鼻以往整形手術多使用傳統L型鼻模,材質較硬,無法依照每個人鼻型調整,外型較不自然,莢膜攣縮風險高,可能導致移位、變成朝天鼻,莢膜攣縮嚴重可能導致鼻模穿出,隨著醫療技術不斷進步,現在的人工植入物已大幅降低莢膜攣縮的風險,穩定度也增高。隆鼻...
閱讀詳情 »最新《國際糖尿病治療指引》 將腸泌素列為控糖好幫手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台灣「糖尿病時鐘」越走越快!最新資料顯示,每年新增16萬名糖尿病患者,平均每3分鐘就新增1人確診,平均每2位糖尿病患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人。 除了高齡化之外,糖尿病年輕化也成為趨勢,近年20至40歲年輕族群確診糖尿病的比率也快速上升,與生活作息不正常、偏好甜食和...
閱讀詳情 »新北市首起登革熱群聚! 三峽父子五寮尖山菜園染病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北市今年首起登革熱群聚確認!今(16)日衛福部疾管署發佈,新增2名登革熱個案,分別是60多歲與30多歲男性,2人關係是父子,都住在三峽區五寮里,住家相距約40公尺,2名個案與9月14日公佈登革熱70多歲個案,有共同活動史,衛生單位接列接觸者採檢,發現登革熱IgM與I...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