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讀好書,考上好學校,但在書籍之外,往往忽略了生活中的教育與學習,相較於冷冰冰的書本,從家庭陪伴中養成的品格、個性更是成功的關鍵。 專欄目錄 養成好品格,小時候是關鍵學業與全人養成需並重,透過家庭陪伴影響孩子從食物學習知識、惜食培養品格爸媽的陪伴,讓餐桌成為最佳的食育場所線上飲食常...
閱讀詳情 »何雅霜
健保署「這業務」上雲端 六年為台灣省下93億元! 為何鼓勵大家上傳自費用藥紀錄? 衛福部這麼說
文 / 王海咪 一位感染肺炎的老婦,到台大醫院就醫後沒幾天,又因為蜂窩性組織炎到宜蘭羅東博愛醫院就診,看診的羅東博愛醫院院長盧進德原本準備開立抗生素治療,查詢雲端藥歷後發現,老婦正在服用同一型抗生素,但她本人並不清楚。「如果是以前,她可能要同時吃兩種效果一樣的藥,但現在我會告訴她,把台大的藥吃完就夠...
閱讀詳情 »又爆本土?單日不只多11境外移入 陳時中:1疑似本土個案判定中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又有疑似本土個案出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11例COVID-19移入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還有一例疑似本土感染的個案,目前正在判定中。 陳時中說,今日新增11例境外移入個案,為7例男性、4...
閱讀詳情 »肺腺癌治療新選擇化療合併免疫治療
報新聞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肺癌為台灣十大癌症死因中的第一名,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就醫時有將近65%為3B至第4期患者,晚期肺癌的治療目標以延長存活時間、提升生活品質為兩大重點。64歲的黃先生是個重度菸癮者,2019年確診為肺腺癌第4B期合併有腦轉移,經化學治療合併免疫治療,加上整合多科醫療...
閱讀詳情 »傳統癌症治療易產生抗藥性! 國衛院「新型抗癌藥物」增強療效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國人罹癌率逐年攀升,癌症在台灣已連續41年位居首要死亡原因,讓人人聞癌色變!為此,國衛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林淑宜研究員團隊研發新型鉑金抗癌藥物靶鉑TM,並與免疫醫學研究中心林文傑副研究員合作,釐清靶鉑抑制腫瘤血管新生、抑制缺氧誘導因子(HIF-1a)訊號,並進一步...
閱讀詳情 »體重過重小心「糖胖症」找上門! 逆轉方法看這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0歲的林先生,第一次就診時自述罹患糖尿病,當時體重105kg,糖化血色素高達8.7%,同時還有高血壓及脂肪肝的問題,在門診接受減重諮詢和調整藥物處方後,三個月後體重降至92kg,糖化血色素降至6.3%,同時血壓跟脂肪肝的問題也改善了,而最近一次回診,體重降至84公斤,...
閱讀詳情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遍尋名醫也無法治癒的疾病,恐與這原因有關.....
作者:張軒彬 美國脊醫博士/物理治療師坦白說在還沒接觸到脊骨神經醫學之前,很難理解為何情緒對身體的影響會如此的巨大。聽課堂上的,讀書本裡的, 都不如自己親身接觸許多個案之後,被強大又真實的心理影響給震攝住。最近不少客人跟我聊到新的電視劇" 四樓的天堂" 。雖然沒看過, 但是Google了一下,第一...
閱讀詳情 »【有影】中研院第一圈「86人全陰」 陳時中喊社區安心!職場擴散可能性相對低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研院實驗室第一圈接觸者暫時安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公布國內新增16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也公布中研院實驗室研究人員確診的案16816相關接觸者的初步採檢結果,已出爐者全為陰性,...
閱讀詳情 »確診女遭實驗鼠咬 自行就醫沒報 中研院SOP呢?陳時中要求10天內交報告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研院P3實驗室驚傳有離職女研究人員染疫,由於發病曾操作接觸過病原體,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9)日晚間在臨時記者會上強調,研判在社區染疫可能性低,不過,該名女研究人員出現症狀已有一陣子,最後甚至是自行就醫才被通報,是否違反相關規定?,又實驗哪個環節出了問...
閱讀詳情 »頭皮「出包」以為長痘痘硬擠 竟是粉瘤紅腫疼痛急送醫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1名46歲林姓中年男子,在1年多前發現後腦勺頭皮長了1塊凸起物,原本以為只是青春痘不以為意,但腫塊始終沒消除,日前他嘗試用力擠壓,反倒感覺紅腫疼痛,經就醫檢查後,醫師研判是皮脂腺囊腫,切除後病理報告顯示為良性,讓他鬆了一口氣,不過醫師提醒,若出現潰爛、紅腫、發炎、滲血...
閱讀詳情 »